倒霉这种事情,真的是会传染的。
李愬有没有犯太岁,冯征明不知道。但是冯大人现在觉得,自己今年一定是犯了太岁,有可能还连带着把太岁的双亲一起犯了。
流年不利。
用“年”字可能不太合适。因为事情都爆发在了这一个月内。
大半个月前有人大白天的刺杀皇子,案子还没结呢。
就又人跳出来说金陵城里有前蜀余孽,涉嫌谋逆,案子倒是结了,是个冤案。结果牵扯出有人构陷皇子,硬是把皇子往谋反的路子上扯。这个更恶劣…
冯征明为此茶不思,饭不想的,眼看就要摸到了两个案子关联了…
霹雳一声,有惊雷从九天落下。
参加今年大比的学子上街游行…抗议不公,揭发舞弊。
科场舞弊,从来都是大案子。历朝历代的天子,为此杀起人来,都不会手软。本来这案子跟他没什么关系,按道理是归大理寺的。他只要安抚住那些上街游行的学子就行了,虽然这个也不容易。
这些学子,是大楚将来的风骨,更是大楚将来的脊梁。现在统统跑到街上来喊口号,算哪出?打不得,骂不得,好话说尽才能劝回去,结果第二天起来一看,他们又来了。
领头的正是之前名动金陵的吴济泓,说是只要朝廷不给说法,他们就不肯罢休。粤闽两地,因为地广人稀,除了福州、泉州几个大府,其他地方教化难及,在朝堂上为官的人数也少,所以及其团结。遇事,往往一呼而上。加上有股子执拗劲,不给个说法,还真就过不去。
但是说法?说法又不是京兆府能给的,要讨说法也要去礼部啊,今年大比的主考官可是礼部尚书陶纪远。
然而陶纪远,在学子们上街的第一天,就被李在安投进了大牢。
南楚从立国到现在,一直重视教化。不但开了科举,还注意到了各地取士的比例,尽量照顾那些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时至今日,大比中那些来自粤闽等地的学子,高中的比例是越来越大了。
朝廷一直以来都有凭才取士和按府取士的争论,在李安在的主持下,基本上可以维持住两边的平衡,并且稍微偏向按府取士的一点点。
然而今年的科举,别说粤闽两地,就连豫章这些地方,取中的人数都不多,让人不得不生疑。但要说舞弊,每届科举策论的题目都是李安在亲自拟定的,不到考试的那天,谁都不知道,主考官也不行。如果要说主考官徇私,考卷都是由巡场衙役统一收缴,密封好之后,再交给主考官的。衙役又都是从各部署临时调用过来的,为的就是让他们相互监督。而且衙役之间,相互也都不认识,更不可能在收缴答卷的过程中,做什么手脚。
主考官陶纪远是本朝大儒朱佑检的弟子,堪称朝中的道德楷模。奉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那一套。
说起来,礼部尚书也是重臣,但是这个陶纪远人品高尚,能力却差了点。执拗且不知变通,与朝中诸公的关系也不大好。上书奏事,都是圣人的一套,但落到实处,却又是一件也办不好。李安私下对他评价: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本来是想让他主持完这届大比,就许他回乡养老,饴含弄孙去了。陶纪远能力差点,但是道德文章还是有见地的,临退休前给他安排这样一个差事,也算是个恩典。
谁想到,出了这档子事。
陶纪远此刻在牢里,坚称自己只是按才取士,问心无愧。其他的只言片语,一个字都不多说…
审问的人,也没什么办法。陶纪远的名头还是在那儿摆着的,又不能真的用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