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船两三日。”萧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目光如芒刺一般看向了戴和。戴和心中一顿,赶忙下跪请罪:“臣知罪。”
戴茂看到父亲下跪,心中不知是何滋味。他本以为自己心中定然欣喜万分,可当他看到父亲下跪的那一刻,心中却难受居多。没错,这次和萧贤的对话都是他精心思虑过的,目的就是借萧贤之手惩戒自己的父亲。大梁虽承秦汉制度,却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例如这都护府,就是超脱汉制的存在。潜在原因不过是大梁比之汉代国土面积增加了不止一点半点,周围各少数民族俯首称臣,为了更好的管理他们,这才设置了都护府。更深层的存在不过是帝王不愿再行分封,只得另辟蹊径来管理这些已经归顺的蛮荒之族。而身为一方都护,远离京都,手中的职权自是不小,因为他们有着先斩后奏的权利,更有着便宜行事的权利。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都护府管理的不是汉人,蛮荒之地出尔反尔本是正常,若是哪个族今日脑子抽了,举兵反叛,你都护府没有便宜行事的权利,要到京都去请旨,再从京都调兵,一来一回一个多月,前线早就不知道成什么样了。所以,各个都护和中央之间,关系并不十分和谐。中央忌惮着他们的权利,又不得不依靠他们维系边境的安稳。他们毫不怀疑,一旦龙椅之上的君王能够保证没有他们的四境一样安稳,他们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所以,都护们守护的边境不能太过和平,又不能太过紊乱。否则,一个失职之罪自然是逃不掉的。这些本是君王和都护们之间默认的一条规矩,但是再怎么默认,也是不能拿到台面上的。戴茂这次的话,正正好将戴和的手段和盘托出。而萧贤的目光,也不单单是对戴和如此行事的恼怒,更多的是对他不能管教好自己的儿子,让他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恼怒。
说白了,都护和圣人之间的平衡,边境的百姓是最为受苦的。因为他们可能遭受着本不需要遭受的侵犯和劫掠。但是在这些贵人眼中,自己的生命,家族的荣华,和区区受苦的百姓相比,孰轻孰重,也不需言明了吧。至于牺牲自己,换得旁人富贵,那不过是酸儒们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罢了。真到了打仗的时候,他们哪个跑得比兔子慢?换而言之,你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旁人获得了解脱,若是知恩图报的便罢了,遇上了拎不清的,反倒是给自己惹了一身腥。自家的老母妻儿又能得谁的供奉呢?而那些呼吁你们献出生命的儒生们,除了偶尔拿出你当例子,给你歌功颂德之外,谁又肯弯下自己身为儒生的脊梁,为你的妻儿老小双手献上钱财呢?这便是当朝君主为何轻儒生的根本原因了。只知道空想,毫无实际可言,不堪重任。
圣人明白权力之争,必定会有百姓受苦受难,可相较之都护们起兵造反所连累的流离失所的百姓们相比,两相其害取其轻,圣人不得不认了。
萧贤是圣人一手栽培出来的太子,虽有时行事让圣人恨铁不成钢,但大体上总归是令圣人满意的。圣人的这些无奈决定,萧贤暂时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只得继续维系着这一不成文的规定。
“戴都护,少年人气盛是应当的,可是气盛得没了分寸,倒是让人难办了。”萧贤半瞌了眸子,语气有些不咸不淡。
“臣教导无方。”戴和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念在他是你的接班人的份上,今日之事小惩大诫便可。日后戴罪立功的机会可不少。”萧贤内心是起了爱才之心的,戴茂的行为是鲁莽了些,可是他的分析却头头是道,若是精心雕琢,日后定然可保南边三五十年的安稳。
“殿下放心,臣明日便甄选水性好的兵士,组成三队,分别出发寻找海盗流寇的补给地。”戴和起身,不知是甘愿还是不甘地应下了。
“如此甚好。”萧贤的目的达到了,对于戴和的识时务也是满意的。初来乍到,能够办成此事已经够了,剩下的,就等着那些探子的报告了。
议事完毕,众人都散了,徒留戴和戴茂两父子在中军帐内。
“父亲。”戴茂跪在地上,头垂得低低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