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多年后,风玄昊在面对子女教育问题时,经常会想起大师父秦渊然说过的这句话,而且越品越有味道。

大师父生活简朴,生性淡然,出身医学世家,家学为伤寒学派。

但他认为治病救人不应有门户之见,因此年少时积极向其它学派学习,遍访各学派名师,并做到融会贯通。

后来,凭借精湛的医术,大师父知名度越来越高,被称为“汇通学派”的开创者,出家前被推举担任华夏医术协会副会长。

“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夏医术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它们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又促使华夏医术理论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一源多流’的学术特色。”大师父秦渊然端坐在凉亭的石墩子上,为两个弟子讲解医术学派问题。

“师父,目前主要有哪些流派?”风玄昊问道。

“比较常见的流派,主要有医经学派、经方学派、寒凉派、补土派、伤寒学派、温病学派。”

“竟然没有外公祖传的医术流派——火神派。”风玄昊心想。

不过细想之后,立即明白过来。

火神派是由原来世界清朝末期四川名医郑钦安祖师创立,以注重阳气,善用附子而著称。

这个世界毕竟没有清朝,火神派没有出现也属正常。

经过测试,大师父对于自己这个新徒弟的医术水平有了充分的认识。

“在基础理论方面,我没有什么可以传授的。今后,随我一同出诊,在治病救人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吧。”大师父想了想,对风玄昊说道。

此后,大师父带着风玄昊一同出诊,在给前来求诊的病人诊治时,一般先由师兄李玄通和风玄昊进行诊断,提出医治方案,再由他审核把关。

在为病人诊治过程中,风玄昊自然而然地采用自己熟悉的手法,也就是火神派的治病手法。

看到风玄昊的医治方案,大师父感到十分新奇,详细询问起治病思路。

风玄昊没有藏私,向大师父详细介绍了火神派的理论和治病手法。

凭借高深的医术水平,大师父秦渊然立即分辨出火神派的特色。

“小昊,是否可以将这些理论和手法传播出去?”大师父看着风玄昊,一脸严肃。

大师父虽然主张打破门户隔阂,多传播多交流,推动华夏医术发展。

但他仍然遵守着老规矩,不经许可,绝不将自己学到的东西传播出去。

“医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知道的人越多越好。”风玄昊答道。

对于风玄昊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大师父感到十分高兴,对于这个弟子越看越满意。

风玄昊在给病人治病期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有几次,李玄通师兄有要事在身,没有一同出诊。

因此,先由风玄昊进行诊断、开药方。

当前来看病的人,看到一个小娃娃给他们切脉和做检查时,表现的很不淡定。

特别是当他们拿着小娃娃开出的药方后更是无所适从。

好在有大师父坐镇,倒是没有发生什么乱子。

随着风玄昊给病人治病次数的不断增多,除了个别慕名前来求医的人表现的不自然外,当地人都习以为常了。

结果,风玄昊被当地人视为“神童”,大师父秦渊然更被当地人视为天人。

他们觉得一个小娃娃跟随道长学习一段时间,医术就如此了得,再大一些的孩子岂不是更加厉害。

此后一段时间,带着孩子前来拜师的人络绎不绝。

大师父秦渊然见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无奈。

他无法说出真相,即使说了大家也未必相信,只好找各种理由婉言拒绝。

对于大师父这种级别的杏林高手,已不可能再手把手教一个从头学起的学生,如同国家科学院院士一般不带本科生一样,收的学生都是已经达到一定专业水准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