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周洪新露的这一手确实是把穿越三人组给震住了。

于硕看着周洪新的背影,不自觉的感叹道:“只要给这家伙2000枪骑兵,他就能冲垮一支上万人的蒙古骑兵。”

“没错,”达阳意外的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只不过想挑出2000枪骑兵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张亦隆和胡新明同时点头,这不仅是因为训练枪骑兵本身就比较复杂,更因为现在他们身处的是塞外草原,就算是强大的右翼三万户事实上也很难维持一支数量庞大的专业化军队。

这当然不是说草原经济就维持不了一支专业化军队,而是在失去了农垦文明提供的粮食、铁器等物资之后,只靠游牧经济是很难支撑起一支数量庞大的专业军队,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而且就算是勉强维持起一支专业化军队,其作战能力会呈现断崖式的下降。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正是通过不断从金朝劫夺各种物资和匠人才变得越来越强大,毫不夸张的说,正因为有了农垦文明提供的物资才使得蒙古骑兵拥有了一支令世界惊惧的重甲骑兵。

到了元末,被大明北伐军赶回草原的蒙古各部却因为物资的匮乏迅速的退化回了轻弓骑兵,到了明末更是变成了少数精锐带着一大堆武装牧民出来打家劫舍,离专业化军队是越来越远了。

关于此事,穿越三人组私下讨论过不只一次,找出了不少理由,例如没有足够的物资武装一支脱产的军队,再例如蒙古骑兵已经不习惯正面列阵作战,再再例如于硕就发现蒙古军中缺粮,从三人到营地一直到今天,饮食待遇和达阳一样的,餐餐奶制品花样翻新,手把肉顿顿有,昨天还宰了头牛,炖一大锅喷香的牛肉。但是,主食却只有一种,炒米,也就是炒熟的糜子米,古称为黍,在穿越三人组所处的时代,它被称为黄小米。

没有大米,没有面食,主食不仅单一,而且数量还不多。

当然,作为达阳的安答,穿越三人组吃多少都行,但在张亦隆和于硕职业化的观察之下,营地内大多数人每天得到的炒米都是定量的。特别是那些仆役,每人每天早上只能分到一碗炒米。张亦隆大概估算了一下,也就三四两的样子,这就是他们或是她们一天的主食了,而这些人要负担整个营地最繁重的劳役。

接着就是蒙古亲兵和胡德尔金借来的别部骑兵,他们每人每天能分到差不多六七两炒米,如果晚上要巡夜警戒的话,还能再加个二三两。

对于这点主食够不够吃的问题,张亦隆和于硕还有过一次小小的争议,于硕认为差不多够吃了,因为这是在草原,不是极度缺乏奶食和肉食的中原地区,所以主食吃的少一点也没什么,热量可以靠着奶茶、酸奶油和少量奶豆腐来补充。而且就算是最底层的仆役,几乎每天都能吃到羊下水或是羊蹄一类的肉食。

至于说蒙古骑兵就更不用提了,每天晚餐时,六人分食一羊,用于硕的话说,那就是你都抱着一条羊腿在啃了,还要什么主食啊?

但张亦隆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这种饮食模式只能适合现在这样带着营地缓慢行军,真要是转入战时,是很难带着一大群牛羊行军和作战的,所以还是得回到旧有模式,那就是带着现成的风干肉、奶酪和炒米行军打仗,一路上还得不停的狩猎和劫掠,这样才能保证部队在交战前不会因为饥饿而崩溃。

这种作战模式就决定了蒙古各部只能在秋高马肥时发动大规模战争,而且还会带上大量的牧民来保证后勤供应。形象点说,那就是需要带着一个移动的后勤基地作战,这和当年那支靠着有限补给就横纵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在张亦隆看来,要想切实提高土默特部骑兵的作战能力,每人每天至少要保证一斤主食,肉食则变为以干肉为主,辅以奶酪和奶茶,这样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土默特部骑兵的持续作战能力,扩大作战范围,还可以在除冬季以外的其他三个季节集结足够的兵力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达到以少击众的目的。

听完张亦隆这套理论,于硕差点把嘴里的奶茶喷出来,他用手中的小刀轻敲着自己面前的矮脚桌,“我说张哥,你算过没有,一名蒙古骑兵一天要一斤主食,一万骑兵一天就要一万斤,我算一下啊,折合下来是83石,看着不多,可这才是一天,再乘个30,那就是将近2500石。整个土默特部能动员三四万骑兵,这一个月下来,你去哪儿找那么粮食去?”

张亦隆一边慢喝着奶荼一边从一大块奶酪上切一点下来扔进奶茶碗中,尽管已经穿越到草原上多天了,但他对于奶酪之类的奶制品还是兴趣不大,“我也没想着让所有的蒙古骑兵都享受这待遇,这应该是一支脱产或是半脱产的职业军队,兵贵精而不贵多,有个一二万人马就差不多了。”

一直坐在旁边听着三人讨论的达阳这时问了一个问题,这样一支军队能干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