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假如我在京城有房子的话,就不用去麻烦徐县长了,直接可以解决骆玉珠的住宿问题。”

幽幽的叹了口气,穿越几个月来,陈阳第一次为钱的事情犯难,

“即便如今炒房热尚未兴起,京城的房子也没有涨到天价,但一个四合院估计也得小一万。”

据陈阳所知,京城的很多房子不仅属于私产,而且允许民间私下交易,跟后世的限购完全不同。

往往买卖双方,因为没有房本和过户,只需要签署一纸合同,更离谱的甚至在口头一说就完了。

另外,陈阳可是亲眼目睹过京城房价的疯狂,按现价买入一个京城四合院,光是放着不动,几十年后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于是江湖就有句传言,京城四合院和海石库门,但凡谁有一处这样的房产,恐怕几辈子都可以不愁吃喝了。

可惜的是,现在陈阳的身只有一千多块钱,想要在京城买好点的房子,压根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要是时间再早个七八年的话,一个京城小院子大概就两三千块的样子,而四合院单间绝对不超过三百块钱,除非那些有钱人急需房子结婚,否则还不一定有人愿意买。

原因倒是很简单,那会儿公租房单间一年才二三十块,而且一旦房子坏了,公家会掏钱修理,与之相反,私房就需要自己花钱修理,而且还得交地税,每年一块多钱。

而京城的房地产开始腾飞,还要等到6年之后,也就是1983-1984年,那年也被世人称为开发商元年。

这里面还有一个真实改编的笑话。

据说有一个土生土长的京城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总算东拼西凑了30万的巨款,去纸醉金迷的意大利淘金。

此人想方设法出国后,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但他始终没有灰心,不仅工作勤奋,而且生活节俭,就连晚都在学外语。

经过三十年多年兢兢业业的打拼,他如今已两鬓苍苍,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

谁知道他回京城一看顿时傻眼了,当年卖掉的四合院在几经易主之后,现在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当然,不同年代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各自年代的局限性,也有各自独特的标签。

譬如,从七十年代中期中期开始,人们热衷于买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号称结婚三大件。

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买电视机也是一股热潮,你买我买大家买,街头巷尾的瓦房门前立着密密麻麻的天线。

那会儿电视机牌子大多是东芝牌,价格500元左右,而日立14寸彩电则要1250元,几乎是一个家庭半辈子的积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