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房间是书房。

时寻购买的这个大宅院是以前某将军的府邸。靖康之乱后,大宋朝皇族只剩赵构和赵今非两人,赵今非被时寻拐带到现代社会,自然在宋朝消声匿迹。

所以明面上只剩下一个赵构,又被金国吓得逃到海上漂泊避难。

金国撤出中原前立张邦昌为帝,傀儡皇帝登基之后,一则名不正言不顺,在汉人中没有一点威望二则金国撤军时不但带走了大量金银财宝,还劫了许多宋朝文武百官,因此给张邦昌留的只是个烂摊子。

张邦昌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小小一个朝廷倒像个穷苦衙门。无奈之下想出个主意:大肆搜刮北宋官员留下的房产田地,名为充归国有,实为满足一己私利。

时寻一个多月前重新来到宋朝,一眼就看中这座离皇宫两千余米的宅院。因其院落广大,院里建筑却不多,视野开阔,最适合据屋而守。

一旦发生战乱,只需要有个人拿着一挺机枪,守在存放枪支的房间,就能阻挡住成片的敌人进攻。

时寻在街上找了个泼皮稍加打听,才知道原宅子主人被俘,家产子女被金军掳走,宅子便一直空置。立马给了泼皮二百两银子,托他去衙门上下打点。

有钱能使鬼推磨,泼皮突然发了一笔横财,自然刻意巴结,没两天宅子就归了时寻。

时寻又在满大街的难民中挑了几个顺眼的,带着吃了顿饱饭。跟他们边吃边聊,专门打听难民里谁的威望高,谁的本事大。

几个难民都是为了躲避战乱,背景离乡跑到京都汴梁。以为天子脚下能安全些,谁知道天子成了俘虏,大宋朝一夜亡国。身上又没有银钱,自然一日不如一日,估计再找不到营生,就都得饿死街头。

其中有个难民李三脑子灵活,见时寻出手阔绰,谈吐又不像本地人,便以为他是行脚到汴梁的商人,因为战乱回不去家乡才想在汴梁安家。

李三小心翼翼套时寻的话,时寻看出他的意图,又见他机灵,便顺水推舟,先是大倒一翻苦水,又说自己全家在此,如今到处兵荒马乱,就想在汴梁安个家,什么时候不打仗了什么时候再回故乡。

李三毛遂自荐,絮絮叨叨的讲他以前也伺候过地方官员,时寻也实在没人可用,就给了他一些银子,让他做管家,再雇佣些家丁护院看家。

李三突然得了差事,虽然主子一家都神神秘秘,但李三是有眼色的,知道能得到这么个差事是祖宗保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做起事来兢兢业业,生怕行差踏错丢了饭碗。

时寻全家对宋朝没有归属感,就拿这间宅子当一个旅馆看待。因此一个月时间虽然来了多次,但是除了李三,其他人姓甚名谁连时寻也没记住。

直到今天时寻要毁尸灭迹突然回了宅子,遇到贼人研究他的宝贝,才让他突然警醒,意识到如果没有个可靠的人给他看家,只怕他的秘密隐藏不了几天。

坐在书房里的时寻仔细思索:自己在宋朝没有熟人,虽然今非告诉他宋朝的时寻在草原长大,但那个时寻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自然不会有什么朋友。

今非贵为公主,而且有自己的公主府。听她说她府里的人对她都忠心耿耿,只是战乱一起,公主府首当其冲被洗劫一空。今非又受金国通缉,不方便公然露面,自然也指望不上。

时寻正在冥思苦想,李三已经打发了家丁,点头哈腰的来见时寻。

“少爷,小的刚刚安排好了,明天一早就找木工过来修窗户。今天府里遭贼是小的疏忽,请少爷责罚。”

李三边说边跪到地上。时寻本想让他起来,见他一副奴才样,立刻气不打一处来“今天如果不是我发现,就让小偷得手了,李三,我虽然好脾气,但是向来有功就奖,有过就罚。念你是初犯,就罚你连续两日在禁区外蹲守。”

李三急忙叩头,虽然领了责罚,但是时寻罚得不痛不痒,明显手下留情。李三毕恭毕敬,时寻也不好再说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