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仙朝,大豫道,开德县。
六月初二,阳光明媚,天朗气清。
“浩然兄,恭喜恭喜!
你真是文曲星下凡!
写的文章竟会被皇城知府看中,还特地下请帖,邀你到皇城一叙!”
“天大的机缘啊!
多少朝廷命官、富商巨贾,都想巴结皇城知府,却苦于没有门道,浩然兄仅以秀才身份,就获得邀约,不知要羡慕死多少人!”
“浩然兄,他日在朝堂里叱咤风云的时候,可别忘了提携当年一起读书的老弟们!”
濮水河畔,一群书生正有说有笑。
被他们恭贺的杨浩然,格外引人注目。
读书人久坐不动身子虚,被嘲笑“手无缚鸡之力”,杨浩然却不同。
他刚成年,长着一张神清骨秀、嫩如白玉的俊美娃娃脸,却身高近两米,体型壮硕,肌肤是常干农活晒出的古铜色,看上去像一尊巨人,隆起的肌肉竟把宽大的袍子都给撑了起来。
路人看见纷纷震惊。
这读书人,怎么看上去比武道修士还猛?
对于杨浩然的文章,书院同门啧啧称奇。
“《谈立国施政之本手、妙手、俗手》,真是好文章啊!
难怪能得到知府大人的赏识!
我读后深感震撼,光是这题目,我这辈子都想不出来!”
杨浩然谦虚道:“只是运气好罢了,灵光乍现,才写出了这篇文章。”
身为一个被五千年文明诗词歌赋熏陶过的穿越者,拥有的格局和文化,不是封建社会的人能比拟的。
一位名叫唐顺的公子哥,平日里跟杨浩然关系很好:“这么大的好事,今晚何不怡红楼走起,做个同道中人?
与那些花魁,当三个时辰的夫妻?
浩然还是个初哥吧?
也太洁身自好了。”
面对唐顺的盛情邀请,杨浩然连忙拒绝:“不了不了,着急赶路,时间紧迫。
两个月以后就要科举,开德县到皇城,来回四千多里地。
书院先生还有做官的故人,让我一定要去拜访一下。
下次一定!”
唐顺道:“浩然兄怎么又说下次一定?”
也有同门给出建议:“赶路的话,坐船更快。
先从湟水顺流而下,出海,再南下到皇城,比马车要快得多。”
杨浩然道:“正有此意。
家姐照顾我这么些年,一直向往江南的风景,这次刚好有机会带她去看看。”
唐顺道:“浩然真是有情有义。
马上要飞黄腾达了,还惦记着没有血缘的姐姐。
多少书生‘中举第一剑,先斩意中人’,功成名就便抛妻弃子,搞得咱们读书人快成‘负心汉’的代名词了。”
杨浩然的爹娘曾是边军,在他七岁那年,失踪于边关。
同村比他大三岁的姑娘白悦柔,爹娘在同月死于妖祸。
女孩相对早熟,村长一撮合,让白悦柔照顾杨浩然,洗衣、织布、做饭,靠杨浩然爹娘的抚恤,村里再接济一下,两个孩子不至于饿死。
起初,杨浩然是反对的。
他害怕再年长几岁,擦枪走火,冒犯了白姐姐。
后来发现,姐姐真香。
白悦柔织得一手好布、做得一手好衣服,把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让杨浩然顿顿都有肉。
穷文富武,穷书生往往吃得清汤寡水,杨浩然却吃得比武生还好。
白悦柔非但没动抚恤金,近几年,反倒开始给杨浩然攒起了彩礼。
杨浩然对白悦柔只有尊敬。
唐顺问道:“你们松岭村的猴患,肆虐半个月了吧?
处理得怎么样了?”
杨浩然道:“明天我出发前,这事就能解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