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三叔瞥了一眼媳妇:“好了好了,我不是提前知会过你了吗。去就去吧,孩子长大了,你还能把他栓在身边不成?”

三婶先前已哭过一场。

楚阳长这么大,还未离开过她身边,眼下却要离开她到京城。

在她这样的妇道人家眼里,倒不如不入道在江阴县成家,继承楚家的私塾,当个饱食暖衣的乡野夫子。

不过楚三叔却知道去京师才是正途,于是不断出言安慰。

楚凝拉过婶婶的手:“好啦,三婶,小阳只不过是要去京城,又不是以后见不着。”

三婶虽然为妇道人家,但是也听闻过青云试之难,转念一想,心中难过减轻了几分。

“你三叔修业时,在京师呆过一段时日,让他陪你去。”

楚阳摇了摇头:“三叔离开江阴县,咱们家的私塾岂不办不下去了,我自己去吧。”

“你此去京师,京师不同江阴县,权势众多,若不清楚容易惹出祸端,我与你说说京师的局势。”

楚三叔说道。

“闻道监引领儒道,儒道传承多年,已在京城衍生出洪祯八大家。”

楚阳楞了一下。

“八大家?”

楚三叔微微颔首:“他们门下学子在朝中各自为官,八大家各自有一套教授儒门启蒙的办法。若是开启青云试,恐怕八大家门下学子也会争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每个人有不同领悟,儒道有分支正常,没有分支方才不正常。

楚阳拿起筷子:“菜都凉了,快吃快吃,三叔告诉我这些,是为了避免与他们起冲突?”

楚三叔点了点头,端起碗,他能吃到这样的珍馐玉食不多,今日算是借侄儿的光开荤了。

三婶和楚凝没有胃口,三婶只是顾着给楚阳夹菜。

“三叔,你方才说洪祯八大家,是哪八大家?”楚阳问道。

楚三叔将饭咽下,方才缓缓开口:“苏宋柳曾,朱杨范公山,我曾在宋家门下修业,启蒙入道,算起来应当算宋家的门生。不过八大家门生弟子不知其数,兴许也记不得我这号人。”

其实。

楚阳本想吃完这顿饭,便与三叔、三婶、姐姐道别。

默然放下碗筷。

“还有一件事,你兴许不知道。”楚三叔放下碗筷,徒然变得严肃起来。

“三叔说的这件事,是指?”

楚阳从楚三叔脸色看出不寻常。

“当今执掌朝政的,是思柔公主,亦是怀王。”

“女帝?”

“虽然大家私下都称女帝,但在朝中见到,仍称怀王。怀王本身为思怀公主,三年前,崇宁帝入皇陵将最小的妹妹思怀公主封怀王,摄政监国。”

不怪楚阳仍记得崇宁帝。

这是三年前之事,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启蒙入道,疯狂闭门造书。

“什么时候走。”三婶问道。

“不用挑选良辰吉日,闻道间和巡御史恐怕等着急了,就今日吧。”

“你一个人去京城,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三婶,祖宅又如何?况且都是三叔当上夫子后买的,算不上祖,等我在京城安定再与你们说。”

楚阳拿出那枚鱼形玉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