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射场的装备中心,邹奕宏和其他乘客,站在一排舱内太空服跟前。
“邹奕宏,47号。”工作人员喊到。
邹奕宏走到47号太空服前,各部件按部位挂着:头盔、上身、手套、躯干、下身、鞋子,旁边还有一把椅子。
他摆出一个姿势,要求平安用自带相机拍照,不允许使用美颜功能。这一幕定格了这个重要的时刻。
----
在无限能源的支持下,宇航科技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宇航服的制造。
碳—一种最廉价的元素—成为了宇航服材料的主要来源。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广泛应用,利用其几乎零成本的编织技术,不仅显著降低了宇航服的重量,同时也使得生产成本急剧下降。
舱内宇航服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包括头盔、上肢、手套、躯干、下肢和鞋子等部分,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自由搭配,甚至推出了特别为儿童设计的版本。
而舱外宇航服与第一代宇航服相比,变化不大,但在重量和耐用性上有了显著改善,特别增强了对出舱作业时大规模火花喷溅的抵抗能力。
毕竟,人类并不是太空生物,地球提供的自然保护是无可替代的。
当我们离开地球,走向浩瀚的星际时,才真正明白地球给予我们的保护有多么宝贵。
----
天花板的机械手轻巧地吊起邹奕宏,把下肢部件伸出来,就把他放进去。接着机械手把躯干吊了起来,他伸手就当背心穿好。再把上肢递过来,伸手把上肢套好。
机械手语音提示邹奕宏坐下,伸手伸脚成大字,机械手麻利的帮他穿好手套和鞋子。最后就把头盔套上,但是打开了遮光罩。
机械手语音提示邹奕宏站好,把各个关节位都拧好。加压,扫描过后没漏气,放气再来,如此三次,就接上了小空调,让邹奕宏提着。
邹奕宏照了一下镜子,还是蛮合身的。旁边那哥们有185,比他高半个头,衣服尺码比他大,头盔就差不多。他四周看了一下,大概有四十多位乘客,其中有十位左右带了伴生机器人。
大家都穿好宇航服,齐刷刷登上大巴,驶往发射场起点。大巴单座也很宽敞,穿了舱内宇航服,坐上去也不会感觉难受。
----
到了发射场,看到一条电磁轨道,以45度角伸向天空。从资料上看,高度有50公里。
当飞船射出去以后,会利用自身的燃料继续冲向外太空。这个加速度就如同海盗船的加速度,大概也是3G,6岁小孩也能撑得住。火箭燃料选用甲烷,在水、空气和电力的合成下生产,避免了使用氢气以防氢气泄漏。
这条轨道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电磁悬浮塔,金字塔一样一路把轨道顶上去,一直顶到50公里之高。这样作的好处就是,一旦天气不好风大,就可以慢慢收下轨道。
发射场附近就是阳舞,可谓电力充裕,一点也不会缺电。
乘客们鱼贯进入客舱,平安坐在邹奕宏旁边。他系好安全带,将小空调连接到座椅旁的插槽,准备迎接发射。
工作人员进行最后的检查,确认安全带、座椅和舱内宇航服密封完好,然后离开启动倒计时。
倒计时声在舱内回响,紧张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客舱。
突然间,电磁引擎发出嗡嗡的沉鸣声,飞船整个一振,缓缓地向前移动。慢慢地,所有人都感觉到身体被用力地向后拉扯,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逐渐收紧手中的橡皮筋,牵着飞船奔向茫茫天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