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士清月是源岚观第三十四代弟子,为苍松道人唯一的徒弟。
清月天生有先天道体,暗合大道法则,不仅修道一途畅通无阻,日常生活也因为一举一动都符合道法,清月做的所有事情都几乎是事半功倍。
眼看着师父已经找到了树妖前辈,清月便按照出观时师父的要求,一路往回赶着。
路上时不时有聚集的人群,尽是围着一口简易灶台,清月每每遇到,便往灶台上的锅中倒上些杂粮糙米,加水生火,又细细嘱咐一番才重新上路。
那些人都是清月与师父一同寻找李橡杉时所接济的流民,聚拢一波之后便砌灶煮粥,让那些流民自己分着喝,又嘱咐好让他们不要乱跑,下午还会回来找他们。
此刻,清月便是又熬了一锅杂粮粥,看了看天色,给自己也盛了一碗,每碗的量都不多,但刚好够这些流民足以生出新的希望。
咕嘟咕嘟喝了粥,清月环视着这第一批救下来的流民,说道:“沿此路向东,见山左转,见水右转,途中经过两三个灶台,再看到旁边有一堆碎石的山洞口,钻过去,再沿洞外那条古道继续往东走,看见大树、道观,就可以停下了。”
流民们听了,一面抓着碗感谢,一面往东看去,想象着目的地的模样。
毕竟是未来的栖所,便有流民犹犹豫豫地问道:“小道长,那道观是......”
清月自然明白这流民所惑之处,起身遥遥往东方作了个揖,才施施然道:
“我与师父一路东行,如今寻得道观所在,自是安根扎土。师父已将道观立于树下,自此千万载,永世不易。
好了,快些吃完粥休息一夜便动身吧,天色将晚,各自歇息,我今晚会守着你们。”
说罢,清月左右看看,掐了几下手诀,往一方闪去,霎时没了踪影。
问话的流民拾起清月留下的粥碗,却见干干净净,怔了一怔,又兀自叹了一口气。
将流民们的碗都拾掇好,又向没吃完的流民交代了两句,在路边寻了一处沙石少的地方,便也是躺下了。
问话的流民是第一个被清月和苍松道人救下的,名叫赵潭渊。
被救下时,他正在路边奄奄一息等待着自己的死亡,迷迷糊糊中听到师徒二人在说些什么,随后清月便为赵潭渊治伤起灶,焚木煮粥。
赵潭渊自那时便一直跟着师徒,听他们说着什么“命引”,什么“天定”,一路又救了不少流民,终于与流民安置在此,等着清月师徒归来。
左想右想,等到周围的流民都吃完了粥,赵潭渊早已不知借着这段思绪中的哪一部分,进入梦乡去了。
清月倒是睡不着,他此刻寄托在一处玄妙的地方,整个人如同躺在水面上一般浮浮沉沉。
这是最后一处安置点了,明天就可以全力前往牧州,这些流民顺着师父,依着赵潭渊,倒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天定路上的节点清清楚楚,救下赵潭渊是一个,遇见老树妖是一个,到了牧州又会有一个。
明天走时,还得给赵潭渊留一本书。自己身上跟他儒家相关的,只有一本《百家杂记》,是大儒张鸿林所著,讲的是几百年前诸州割据,百家争鸣的事。
算了,这本书还挺好看的,明天就让赵潭渊直接走吧,他那本鹤烟书院的《学训》也足够他带着流民一路到观里了。
想着,他拨开身旁某处,如水的平面上泛起涟漪,却见拨开的那一角漏了天光看出去,却是那树妖之下,道观门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