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榆钱钱繁了的时候,孩子们争着上树撇(折)榆钱钱,抢美食。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树头披满白雪,呈现出一道靓丽的风景。
南头还有一棵老榆树,在南城墙下,西路南端,人称“管夫榆”,比起“旺村榆”虽不显眼,却也招人喜爱。
榆柳村村西曾有一座石桥。修成长临公路之前,每逢雨季,从榆柳村去村西,那座石桥是必经之路。
修公路时,石桥北面建起了一座五孔石拱桥,石桥也就没多大用途了。去年二队在修建大坝的时候,将石桥拆掉,把拆下的石头用在了修建大坝上。
长临公路从榆柳村正中的东西大街——正街穿过,使原本就宽敞的正街色彩大增。
正街20来米宽,是村里最宽的街道,在村子正中间,西端原先是城墙,没有门,东端是东门,如今西端和东端的城墙以及东门早已不复存在。村里人把正街以南称作南头,把正街以北称作北头。南头是第一生产队,北头是第二生产队。
村中的主要街道,除了正街,还有5条10米宽的街道,南北路三条,分别叫东路、中路、西路,两条东西街分别叫前街、后街,这些村中的街道,不仅宽阔、笔直、平坦,而且路基高,路两边都还有退水渠和树木。
后街街北有一排房屋,全是民宅。后街街南两排民宅,分别在东路以东和西路以西。
北头靠正街那排房屋的中间部分是公共场所。戏台西面是中路,跨过中路是供销社大院,供销社大院的西面与大队院紧紧相连,大队院的西面是西路,后面是小树林,供销社后面是二队的粉坊和油坊。
前街是南头的东西大街,街西出村处是当年的西城门,门也早已不在,只有街南一段西城墙了。前街以北的西城墙根基已经成了一条南北路,直达二队大场面,人们称作西城墙路。
前街的北面有两排民宅,前排分别在学校的东、西两面,后排的北面便是正街。学校的北墙外,有一片小树林,小树林北面是一个大院儿,有一队和二队的豆腐坊以及大队的铁匠铺和兽医站。
街南有一排民宅。在中路和前街交叉西南10来米处便是旺村榆,旺村榆南面是城墙。
道路如此整齐的村庄,在周围几十里范围内绝无仅有。只是村里的房屋院落与街道相比,不够匹配。
同一排房子的高低和院子的深浅差别很大,但尽管从前面看参差不齐,从后面看却在一条线上,基本齐整。
榆柳村村东,原来的城墙外有一条十多米宽的路,村里人称作大路,大路向北通往清源城、向南通往南山。中路南端原先为南门,如今南门也已经不在了,其北端原先是城墙,没有北门。北头的人们原先出村出村需从东、西、南门出。东路和西路的南北端原先都连着城墙,不能直接出村。
如今除西路南端还有城墙不能出村外,其余道路两端皆畅通无阻。村子西端前街以北、村子的北面和村南南门以东的城墙根基处,都修成了路,称为城墙路。为了加以区别,冠以方位,分别称南城墙路、北城墙路和西城墙路。
村里的城墙,是解放前为了防土匪抢而修建的,修起来已经有30多年了。当年是曹诚出资,常生爷爷常进带领村里人用了两年的时间建起来的。
解放后因为没有了土匪,城墙也就没用了。拆的拆,塌的塌,到如今只剩前街到南城墙的西城墙和南门以西的南城墙了。
建生产队之前,南城墙全在。建生产队的时候,一队选大场面(场院,碾打庄稼的地方)的时候,因村里没有合适地方,就在南城墙外选了一块地做了大场面,并把南城门以东的城墙全部拆掉,又在大场面东面盖了队房、库房和饲养院,随之将南城墙根基平整扩修成南城墙路。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