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宫本辉是什么人,是可以称为日本当代纯文学领袖的人物,是继川端康成之后,接过新感觉派大旗的标志性文化人物。
这样一位国民级作家站出来,亲自说一个外国人能接过“新感觉派”旗帜,甚至说对方有可能成为日本纯文学新生代的领袖。
这对那些有志于纯文学的新人作家们无异于是一记重锤,甚至有人匿名在宫本辉推特地下直接破防。
“他凭什么?”
之后让人意想不到是宫本辉又更新了一条推特,他居然为《熊的铺路石》写了一篇文论!
“......林野君《熊的铺路石》中处处流露出不安与舒适并存的文字。
我虽然把不安和舒适分而言之,但实际上两者可能又是相连互通的。舒适的感觉会在不安过后突然涌现。
反而言之,在舒适的感觉中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些无法消除的不安。
那是人体自然的生理反应。人在小解、交欢、睡觉或进食时,不安和舒适的感觉总是形影相随,结伴而至。
《熊的铺路石》,凭借以细腻打底的高度知性写作而成。无论是内容还是措辞都极为洗练。
即便如此,我依然会强烈地感觉到,那种引起生理反应的或可称之为野蛮的东西,与文章带给人的舒适感是息息相关的。
多么性感。
或许可以将之称为洗练的性感,却又觉得不尽如此。
性感通常与野蛮只有一纸之隔。薄薄的一张纸随时都会破裂,雪崩般朝着真正的野蛮一路塌陷。如果不崩不塌,性感将无极限。
“......从防波堤上方的省道偶尔传来轮胎抚过颗粒粗糙的柏油路面时发出的声响。在这样一个车流量稀少的午后,与汽车的引擎声相比,橡胶与沥青之间的摩擦所造成的轮胎音听上去显得更为浑厚”。
这一段话里。“沥青”“浑厚”之类的词语在这里为什么会显得如此性感呢?我感到惊奇。
明明只是一段平淡无奇的文字。就连它前后的句子,也都简洁得不着痕迹。
但这仍然是隐藏着“野蛮”的一段话。
令人产生某种预感——某种说不定轮胎的橡胶随时都会爆裂,翻倒在省道上的汽车会漏一地汽油,继而会起火,面前所有的风景都会被火海吞没的预感。
某种由防波堤一词联想到的洪水和海啸的预感。
某种即使不是特大灾难,仅仅是擦过沥青的橡胶上出现裂纹的那一瞬间便会出现的,轻淡却充满了不祥征兆的预感。
在静谧而舒适的描写中,夹杂着一颗颗不安的种子,唤起微妙的性感。
......
在《熊的铺路石》的后半部分,可谓全篇高潮的那张照片终于出现了,那是扬的邻家盲童倚着一只毛绒熊的照片。
而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在这之前的一段话,“我不想拥有这张高度聚焦的照片,仿佛那是对一个在拍摄当晚深受震撼的摄影师的背叛。”
文中的“摄影师”指的是扬。
扬在上文中刚刚谈到自己亲眼所见的战火中的中国,而扬的亲人也在二战期间因为中国移民的身份遭受过迫害。
“我不想拥有”这几个字是那么沉重,也很有效果。
为了不动声色地说出这句话,为了避免使用我刚刚用过的诸如“痛苦”“忸怩”等烂俗的字眼,作者用了整整十七页的篇幅娓娓道来,却没有用到一个“痛苦”或“忸怩”之类更省力也更情绪化的词语。
然后,画面突然转亮,一张婴儿和毛绒熊的照片,使人仿佛走进一片阳光下的广阔原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