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的南滨分公司开业后一路顺风顺水,经营版图不断扩大,开始时主要经营该市的业务,现在扩充到了整个东南亚、南亚、澳洲等地,业绩蹭蹭上涨,营业额从当初的每月1000多万涨到了近期的每月6000多万。但李意仍不满足现状,不断地开疆拓土。过去他主要做轮胎的贸易,买过来卖过去,赚差价,如今他又想拓展产业链。

X国是世界闻名的优质橡胶生产基地,许多地方都生长着橡胶林,总面积位于世界前列,但这些橡胶树也是“舶来品”,它们原产于亚马逊森林,1877年22株三叶橡胶树被运至新加坡,1898年传到马来半岛,但是一旦在这里落地就爆发出惊人的生命力,这里的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橡胶林的生长,他们快速占领了很多地盘,形成了生态群落。橡胶树长得并不美艳,远看和杨树类似,树干也并不高大挺拔,树皮上也是斑斑驳驳,像是得了皮肤病。这些树曾经是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摇钱树”,殖民者运来了大量的黑奴从事取橡胶树汁液的工作,这些汁液就是制造轮胎的原材料。因为橡胶汁液是白色的,所以有“液体白金”的别称。当李意在南滨郊外看到广阔的橡胶林场后就想扩展自己的生意链条,他打算在南滨兴建轮胎制造厂,将来卖自己制造的轮胎。

他通过贸易老客户的引荐,认识了一些制造轮胎的从业者,经过研讨论证,他觉得可以干,于是他就开始一步步地实施了。

先是寻找厂房,他通过南滨华人商会找到了一家想转让的橡胶厂,经过讨价还价,最后成交了。李意立即对旧厂房进行了翻新改造,更换了更先进的设备,厂区内的绿化也进行了整修,栽植了许多林木花草,厂子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最后,李意还给留下的老工人增加了工资,他们迅速转化为李意的员工,很快就再次投产运营了。

有道是万事开头难,第一批产品下线后,残次品较多,挑选出来的好产品送检也未能通过南滨相关部门验收。其中有技术原因,橡胶的软硬度及耐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而著名轮胎品牌的配方都是绝密的,必须自己慢慢研究。另一方面,也有人际关系的原因,行业协会及政府部门的人员都是需要打点的,人类社会到哪里都差不多,人性也相似,关系没处理到位,做事就会“碰钉子”。李意知晓这些人情世故,他巧妙地与各方面的人周旋。

在国内,李意的家乡有几家轮胎制造厂,其中有一家品牌很知名。他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这家公司3名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和3名技术工人,许以高薪,给他们办了出国签证,聘请他们到了自己的南滨工厂指导生产。经过几轮生产、研讨、对比,其中一位姓毕的工程师,出类拔萃,他的办法好用且成本低廉,毕工程师头发稀疏,戴个黑框眼镜,一脸的学究气质,身材微胖,穿衣随便,经常穿着大裤衩和拖鞋在实验室做实验,另两位工程师虽然退休前职位比这个毕工程师高,但技术明显不如毕工程师好,属于政工型高级工程师;另一方面,李意积极开展攻关,打点政府部门的人员,给予他们一些利益,最后都变成了“朋友”,解决了产品的验收问题。

从租厂房到产品验收合格,时间经历了约10个月,虽然一步一步的难题都解决了,但劳心费神导致李意的头发白了不少。无聊的时候,他会数自己的白头发有多少根,有时候他也后悔,自己不缺钱花,做着自己熟悉的轮胎贸易就行了,偏要折腾建什么轮胎制造厂,他骂自己是“自虐狂”,纯属活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