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和迈克尔杰克逊约定的那样,在那之后的每一天,东川翼都会去“打卡上班”,本就住在附近的他总是能准时出现在西湖录音室里。

虽然忙碌,但东川翼也是乐在其中。在与未来的大明星迈克尔杰克逊关系越来越好的同时,他也看见了后者的另一面。

与平时谦逊斯文的样子有些不同的是,在工作中,迈克尔杰克逊执着于追求完美,甚至带一点偏执。

每当配器或音色有一丝不符合他的要求,就必须反复地进行调整。就连最基本的鼓组也是精挑细选,非得要满意了才能进行下一步。

有些时候,东川翼这个“木耳朵”甚至听不出两种音色有什么区别,他身旁的迈克尔杰克逊却总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声音太干了,多加点混响吧...”

“不,不是这样的,这两个乐器搭在一起没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这里,这一段,我想要的是娓娓道来的那种感觉,你明白吗...哦,天哪,里奥,你怎么这么笨!”

诸如此类的话,在这几天里,东川翼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当他跟不上工作的节奏时,还会被“急眼”的迈克尔杰克逊不轻不重地骂上那么一两句。

当然,东川翼总是会虚心地接受迈克尔杰克逊提出的意见。毕竟他现在的身份,只是个录音室里的小员工嘛。

不过总的来说,他在其中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看迈克尔杰克逊对昆西琼斯那副毕恭毕敬的模样,想必他也是憋着很多的想法,只不过碍于音乐会制作人昆西大叔的威严,不好轻易地提出来罢了。

当东川翼加入进来后,动手的工作基本都是由他在做,所以三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就变成了由迈克尔杰克逊到东川翼再到昆西琼斯,亦或是反过来的形式。

与之前面对自己老师那种小心翼翼不同,迈克尔杰克逊此时就可以直接了地讲明他的想法。

东川翼听了,会先按照前者的想法做出来,然后再去请示昆西琼斯的意见。如果昆西.琼斯认可了,自是皆大欢喜,东川翼就可以接着继续往下做。

有时候,这两位音乐大拿,也会产生意见分歧。好在中间夹着个东川翼,他俩也不至于直接针尖对麦芒地对上。

东川翼作为交流的中介,承担了两方面的压力,但也凭借着这种身份,通过自己的一些“语言艺术”,巧妙地化解了两边由于意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昆西先生,迈克的意思是这一部分还需要再突出一些,我觉得也是...”(小心试探)

“什么,你觉得还需要再减弱?嗯让我再听听,嗯,确实如此...”(立场并不坚定)

“等等,迈克,你这是什么眼神,你别胡说,我可不是在怕那个老家伙...”(戴着耳机,自以为在小声说话)

“对不起!昆西先生,我肯定不是在说你...”(惊慌失措地解释)

“行行好吧迈克,这已经是第五遍了,我快累死了,你要不要再好好想想。”(凑到耳旁,低声乞求)

“唉,你说得对,是我没做出你想要的感觉,我再重新调编排吧...”(无奈背锅)

...

将注意力全放在音乐上迈克尔杰克逊可能还没注意到东川翼这奇妙的作用,但比他年长许多的昆西琼斯却不可能不知道。

昆西琼斯很早就认识迈克尔杰克逊,后者对他很尊敬,这个他是很清楚的。

不过这种尊敬,就意味着会存在一点隔阂,存在隔阂就意味着在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两人如果各执己见,就很难进行下去。

这也是这张唱片制作的速度如此之慢的原因之一。不过现在有了东川翼,情况就好了很多。

或许是由于迈克尔杰克逊原因,昆西琼斯有些爱屋及乌,也可能是为了感谢东川翼做出的贡献。

在熟悉了之后,昆西琼斯就会时不时地提点东川翼一两句。有时也会直接动手演示,向后者来传授一点自己在编曲和音乐制作方面的经验。

对于初出茅庐的东川翼来说,能得到世界顶尖音乐人的亲自指导,算是这段时间里,除认识了迈克尔杰克逊以外最大的收获了。

或许东川翼现在还没意识到。但就是在这样过程中,在录音室里被两个音乐天才反复地“调教”下,不知不觉地,他的音乐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时而严肃讨论,时而互相开几句玩笑。在这样的氛围里,1980的尾声到来,崭新的1981,已经张开了他的臂膀,准备好了迎接那些走向它的人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