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油茶,一种做法简单又非常美味的小吃,炒熟的面粉加上芝麻花生馓子等一些配料加盐加调料;这个小吃并不只是西安有,国内很多地方也有;西安的油茶麻花是咸的,有的地方是甜的,有的还要放一些菜。

西安的麻花油茶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在装在一个大壶里面的,叫大壶油茶;这个壶就像是一个放大了的茶壶,上面有盖子,油茶做好了倒进去,有个壶嘴往外倒油茶;壶身上以前包的是棉被保温,现在已经有专门制作这个壶的,最新式的是不锈钢的,外面有专门制作的保温棉,壶嘴也有一个小罩子,大概是为了保温和防灰吧。里面的油茶温度还是挺高的,我曾经把手放在壶盖上试了试,有些烫手;门口菜市场那个卖油茶的老板,冬天里我经常看到在没顾客的时候,把手放在这个壶盖上面暖手。这种油茶几乎各个早市都有,非常常见;这种油茶的麻花不能放在壶里提前泡着,要不然倒不出来,都是吃的时候再和油茶泡在一起,所以吃起来麻花都是脆的。按现在的话说,产业链成熟,配的麻花基本有专门做麻花的批发,省了不少事。这种油茶里面的配料也比较简单,就是有点黑芝麻和花生,里面的花生不应该让它沉底吧,我想这种油茶的稠度应该是有点讲究的。

还有一种常见的是装在大盆里的,在门口支个炉子,炉子上有大盆,油茶里面泡着麻花,泡的久的就软一点。卖这种油茶的,本地回民做的比较多,基本还都是自家的门面,这样方便在后厨制作。盆下都有明火保温,里面泡的麻花不是纯油炸的,主要是蒸熟的,油茶里面只放调料,吃的时候先把麻花、油茶盛在碗里,然后撒上小馓子、花生、黄豆、芝麻盐,还有瓜子仁,和装在大壶里的油茶比起来,这种简直就是豪华版的油茶。一般人要上两个麻花,一碗油茶,一顿早餐也就差不多够了。最近这几年又兴起了搭配煮鸡蛋,又成了豪华中的豪华版了。早上起来,胃口还不是很开,热热乎乎吃上这上一碗,人好像才是真正缓过神来。这种油茶里的麻花都不脆,比较短粗,口感一般,感觉就是为了填饱肚子。

回民街有好几家都不错,比如说红埠街的老乌家、麦苋街的贾家老铺、麻家十字的贾家,还有北广济街上的原北院门贾家。老乌家的人最多,现在已经成为一家网红店了,说实话这网络的力量就是厉害;麻家十字的贾家做的时间也比较久了,但是现在好像已经不做了;我个人比较喜欢北广济街原北院门贾家,他家的油茶虽然量比老乌家稍微少一点,但是花椒放的偏多,麻味儿出头,一股麻香味儿,他家的香是比较单纯的香,老乌家的是混合的香,麻香没有贾家突出。另外他家的麻花我觉得也口感更好一点,总的来说,回民街这几家麻花油茶都不错,吃哪家完全是个人喜好,没必要网络跟风。

西安还有一种叫做疙瘩油茶,这种以前就比较少做,现在更几乎绝迹了。我小的时候在东关鸡市拐这儿有一家卖的,现在已经多少年都没看到过这个人了;在西羊市,冬天的时候有一位老人现在还在卖,出摊的时间也不固定,需要碰运气。这种油茶的颜色有一点偏粉红,里面的油疙瘩非常的酥,就像吃麦丽素那感觉,其实就是用羊油炒的面疙瘩,但需要一定的手法;这种油茶的味道,年代久了,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回民街几家卖油茶的,也同时卖自家的油炒面,说回去用开水按比例一冲就可以了。这个也是很早就有了,我们家很早也就买过,但是从以前到现在,也不知道是我比例掌握不好,还是冲、煮的方法不对,总之和他们现场卖的那种大盆里舀出来的口味还是不太一样。现场卖的那种,我一礼拜天天去吃,都没有问题,但是这种炒面冲出来的总感觉有点燥气,在家里都是几天才能吃一次,买一包都要吃好久。

油茶的制作似乎并不复杂,但做大壶油茶,得要起早;回民街那种盛在盆子里卖的,一次先做一盆就可以了,后续可以边卖边做。但是做大壶油茶是拉到早市上卖,一壶油茶要一次性做好,水就要一次性烧开;这锅水烧开,就要一个多小时,门口这家凌晨3点就要起来开始做,不管冬夏,不到六点就要出摊了。

一个简单的小吃,有的可能就是几代人的手艺。像回民街那几家就做的比较久的,至少都两代人了。我门口早市这家大壶油茶,我也已经吃了十几年,小摊老板也从一个年轻小伙子到结婚到有两个孩子;回头看一看,这十多年好像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这十来年好像有了些变化,又好像什么变化也没有,每天吃早点的好像还是那些人,碰到了点个头打个招呼,随便闲扯几句,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去了。门口这个油茶摊也传了两代人了,不过老板说不准备让儿子们做了,太辛苦,很累,胃口也不好:早上你刚端起饭,顾客来了就得倒油茶,冬天的时候那一碗饭从热吃到冷,所以胃口都好不了。传统的小摊子就这样慢慢消失了,比如鸡市拐那家做疙瘩油茶的,还有旁边那家王家油茶,房子都租出去了、也不做了,想想都有些失落,不过想着我比门口这家油茶摊的老板年龄大不少,这样的话,就算哪天我老的走路都不稳了,也还是有油茶吃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