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腊月二十那天起,韩玉川又不得不带着四儿子到离家更远的村子去要饭。他们每人拿了一条破口袋,在凛冽的寒风中低声下气地去敲别人家的门,忍住一肚子的苦水强作笑脸对人说着吉祥话。
到了大年三十那天晚上,爷俩把这些天讨来的干粮全都倒在炕上,然后再整整齐齐地摞起来,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十天来他们收获非常丰富,不仅数量多而且花样还很齐全,有窝头、豆包、馒头、年糕、发糕等等。韩钟生从来没见过这么丰富的食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倒有一些苦涩的感觉。
韩玉川轻轻拍着韩钟生的肩膀说:“四儿,挑一个最喜欢的,两个也行。今天过年了!咱爷俩好好享受这顿饭。”
韩钟生犹豫了一下,伸出手去拿了最上面的一个窝头。
韩玉川本想说些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默默地走出屋子,眼里噙满了泪水。
初一一早,韩玉川从挺二娘那借来大笸箩,把比较新鲜的干粮挑拣出来,放在笸箩里,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冻实。然后再把干粮倒进门外的一口缸里储存起来。为了防止老鼠偷吃,在缸上盖了一块厚重的木板,还不放心,又压了一块石头。
虽然有了这些干粮,但是这个冬天的时间还很长,爷俩也不得不省着吃。所以韩钟生每天还是要在饥肠辘辘中熬日子。
生活虽然很艰苦,可是韩玉川还是坚持要让韩钟生去上学。也不知道他用什么办法解决了学费的问题,在1949年秋收过后韩钟生又开始在本村小学上学了。
学校就设在韩钟生以前住的“卷子房”里。东屋是老师的办公室兼卧室,北屋比较宽敞是三四年级的教室,西屋是一二年级的教室。教室里用砖垛支起几块还算规整的长木板就算是课桌了,凳子都是同学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所以五花八门高矮不一,不带凳子的同学就坐在砖头上。大家也没有固定的位置,后排同学被前排挡住的情况时有发生,好在教室不大、学生不多,所以也不太影响听讲。
院东侧的草棚改成了老师的伙房,年纪大一点的同学轮流负责给老师做饭。
其实学校只有两位老师,一位姓王的男老师负责所有年级的算术课,另一位姓胡的女老师负责教语文。
学校还承担了村里宣传站的职责。韩钟生和另外三名同学被指定为宣传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午放学后举着一个一米来长的大喇叭站在北屋房顶上大声喊出老师写好的宣传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喊一遍就算完成任务。工作虽然简单,但是每次韩钟生站在高处听着自己的声音向四下传播时还是觉得很威风、很自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