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书上写东远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东远市的白日悠长,云彩在透蓝的天空浪荡,热烈的阳光烤得树木打了蔫儿,蝉鸣依然清亮却吵得人心焦,人们手中的蒲扇越摇越快。

北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了丰沛的降水,一场大雨过后,树叶都被洗得青翠发亮,然而气温没有因此降低,地面上残留的雨水在阳光的炙烤下成为恼人的雾气升腾而起,像歹人的恶意,潮湿而又黏腻。

这样湿漉漉的雾气无孔不入,不仅成为细密不可见的水汽附着在每个人的毛孔周围,也附着到了大巴车坚硬的铁皮壳子上面。此时的大巴车像是行驶中的蒸笼,又闷又热,哪怕开着窗户也无济于事,里面或站或坐的人们挨挨挤挤,俨然成了一笼还没出锅的热乎包子。

老掉牙的大巴车常年往返港口和东远市区,原本的颜色已经尽数褪去,后补上的油漆斑驳,遮盖不住锈蚀的痕迹,像是得不到有效治疗,因而总是溃烂的疮口,一次次结痂,一次次崩裂,一次次修补,又一次次结痂,如此反复。它的零件丁零当啷,调皮地唱起歌儿,老练的司机知道,那是大巴的骨头咯吱作响。

大巴车是东远市客运站八年前收的二手车,刚出厂的时候是省市里的公交车,后来省市的公交车升级,换成那种有投币口的市区公交车了。他们这一批大巴车都被送到了各个小县城里做公交车,后又几经辗转,成了港口到东远市区的大巴车。

刚开通这条大巴线路的时候,人们开心极了,上学的、上班的甚至卖些零七八碎的东西的人们,再也不用走几十公里的路程翻山越岭地去一趟市区了,也不用提心吊胆地搭别人的顺风车了,崭新的大巴车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像是人们心中越来越好的生活,似是真实,似是虚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亲切地叫他“小客儿”。不住在站点的人们半路乘车,也只需要招招手,招手,似乎成了乘客与司机不可言传的暗号。

只要有人招手,“小客儿”就稳稳地停到路边,等待那人上车,那人就成了“乘客”,然后“小客儿”又慢慢起步,在车下的人相送的目光里缓缓开走。

有了这条客运专线的第二年,港口被修复完成,货船、客船往复,小小的东山村就此热闹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条新航线运输各种货物,有心思活络的人,也趁机去南方带几件紧俏的商品回来高价转出,那时候的大巴车还崭新着,不仅要载着满满当当的乘客,还要载着数量可观的货物。也有一些人,不知从哪弄来辆车,跟着拉几个没挤上大巴的乘客,这样的人多半是着急到市区送货的或者是囊中羞涩贪图便宜的人。

多年过去,更多的人叫他“老客儿”。就这样,“老客儿”一日不辍地载着各种各样的乘客重复着相同的路线:“东山村港口”——“客运站”、“客运站”——“东山村港口”。

早、中、晚,一日三次,一次一班,没有固定的发车时间,客满即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