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笑一阵后,最终定下来,还是张有余和青湉两个人去。
会这么考虑,一方面是因为风照短时间内确实走不开;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风照修炼时醉心于道法,对于道法之外的东西都不甚关心。虽然说现在悟道很少有闭门造车的,儒释道多少都要学,但和精研此道的人比起来肯定差得多,这方面还是博采众长的青湉更擅长些,本来张有余自己就不怎么懂,就别再拉上一个风照来拖后腿了。
张有余和青湉主意已定,也不废话,当即下界。
两人按照计划化形成了和尚的样子,依旧找到一处山门讨要和尚用的度牒。道家有游方道,佛家自然也有参学僧,遇到度牒弄丢了,要重新补一个的情况也不少见,尤其是青湉确实对佛法颇有心得,以他的水平在山门重新登记入佛籍都够了,补一个度牒自然手到擒来。
谭州,宣阳城。
宣阳城是谭州的治所,因坐落于宣山之南而得名。张有余和青湉正是在宣山上的空乘寺取得了度牒,下山后直接就进到了城中。
按照张有余的意思,两人还是先分头行动,务必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此间来了两位得道高僧”,引起敌人注意,这样才能展开下一步的追查。
二人分开后,张有余在街上随意逛着,想要找个人多的地方“表演一番”。走着走着,看到一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原来竟是一家茶馆。茶馆正中央设有一小台,上面一桌一椅,椅子上坐着一个说书人。此人鼻直口方、三绺长髯,穿着一身灰色的长袍,确实颇有几分教书先生的风采。
张有余一看就乐了,生意好的茶馆请说书先生说书,这一风潮也有几百年了,张有余在人间的时候就喜欢凑这个热闹,这下倒正中下怀,又能听书又不耽误任务,两全其美。
这样想着,他一步踏进了茶馆,点了一些茶点,然后就在人群中开始听书。
说书先生这回说的居然是仙庭的故事,正是仙庭上的天南大将军。
“说起这天南军,那端的是大名鼎鼎啊!天南军千万天兵,专管下界事务,一声令下,就能到人间斩妖除魔。其实这天南军最早不叫这个名字,为何改名呢?且听我细细道来。原来在几百年前,白家父子打下江山,定国号为陈,定都高陵。这高陵地势北高南低,大陈在修建都城时,就想要利用这地形,结合《易经·韩卦》。
“《韩卦》者: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三,君子终日乾乾;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
“大家听听,是不是越往上寓意就越好?于是,在最初的设计中,皇宫就位于最上层,也就是都城最北面。不料皇帝听后大摇其头,认为‘见群龙无首’对皇帝来说不太吉利,坚持想要‘飞龙在天’的卦象。那再往上怎么办呢?什么还能比皇帝更高呢?就只能供奉宗庙社稷和神仙了,因此神仙被供奉在最北边。
“此后大陈兴盛合四百一十七年,这一现象深入人心,因为仙人在北,故而诗文中常以‘北’代指天界,‘南’代指人间。据说这也影响了天上的神仙,他们也以‘北’自居,而以‘南’代指下界,统辖人间事务的军队就称为‘天南军’。”
这些内容不算什么冷门知识,张有余熟悉得很,其他听客也不陌生,只能算一个开篇。之后,说书先生又说起了三代天南大将军的奇闻轶事,尤其是一些他们飞升前的故事,真真假假,听得张有余津津有味。尤其是现任天南大将军飞升前爱上过一个尼姑的故事,张有余还是第一次听说,心想着这下回了天庭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故事精彩,观众捧场,一晃半个时辰就过去了,说书先生撂下一句“且听下回分解”就回后台休息去了,围观群众也逐渐散去。
本来张有余想着在先生说书的过程中打个岔,然后把自己给推出来,没想到一直听到散场也没能找到这个机会。仔细一想,主要还是自己确实不通佛法,说是要高调,但实在掌握不好尺度,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