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祭酒
他的一席话,引起了凌恒的好奇。
“谁?”凌恒问。
王敬卿左顾右盼,声音压得更低了:“国子监祭酒罗彦济!”
“他怎么来了?”凌恒皱眉,面露凝重之色,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站在旁边的凌远听到罗彦济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下意识的皱紧了眉头。
罗彦济,靖康二年进士,入仕之后,在登闻鼓院当差,期间一直寂寂无闻,直到靖康六年,匈奴人率军南下,围困京师。
朝廷委派大臣前去与匈奴人谈判。
罗彦济便是其中之一。
当年和匈奴人谈判,虽然以大宣王朝割让燕云十六州,每年纳贡,史称靖康之耻告一段落。
但罗彦济的仕途,却一改当初的寂寂无闻。
短短三十余年,从登闻鼓院,到殿中侍御史,最后一路升迁到国子监祭酒。
罗彦济虽官居国子监祭酒,但当年的事情,导致天下士子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的士子认为。
当年大宣又是割地又是向匈奴人纳贡。
归咎原因,就是朝廷派去的大臣态度不够强硬所致。
罗彦济当年作为与匈奴谈判官员之一,如今又官居国子监祭酒,简直是有辱斯文。
而有的士子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年若是不割地纳贡,大宣早就亡了,况且,当时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匈奴人手里,朝廷派出去的人,根本毫无话语权。
简而言之,罗彦济在天下士子眼里,一直饱受争议。
这也是为什么,提及罗彦济的时候,王敬卿会压低声音,有所顾忌,因为在场的士子里面,就有支持或贬低罗彦济的。
说话太大声,落到别人耳朵里,免不了又是一番激烈的争执。
事情万一闹大,那就不好收场了。
谈话间。
罗彦济领着凌远,凌恒来到一处角落坐下。
不时有士子从外面走进来。
与友人交谈。
凤鸣阁内,气氛融洽。
凌远坐下之后,过了许久,只感觉一阵枯燥乏味,便开口询问坐在身边的凌恒:
“兄长,都来了这么多人,为何文酒会还迟迟不开始?”
他对所谓的文酒会并没有多大的兴趣。
要不是兄长凌恒要相邀,他更喜欢待在家里,甚至,凌远打心底觉得,和婢女金莲聊天,都比待在这里强。
毕竟这个时代。
崇文抑武之风盛行。
导致许多文人每日沉浸于诗词歌赋,舞文弄墨,毫无危机意识。
面对凌远的询问,凌恒解释道:“历届文酒会,都必须由朝廷委派官员主持,主持人来了,这文酒会才算开始。”
听到这话,凌远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两人交谈间。
只听一道呐喊声响起:
“罗大人到!”
声音响起,就见一个身着官袍的老者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凶神恶煞的随从。
见到老者到来,在场的士子们纷纷起身相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