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印度洋此时还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上百枚“星光”闪烁着划过宁静的夜空,如同流星一般神秘。然而昂撒国印度洋舰队的舰员看到这一场景时,却个个眼神中充满恐惧,因为他们看到这些“星光”正在变成一颗颗巨大火球向他们扑来,仿佛神界的审判正在降临。昂撒国印度洋舰队中所有的战舰的此时一个个马力全开,舰载发动轮机竭尽全力地输出着每一分动力,推动螺旋桨疯狂地搅动着洋面,所有战舰基本都维持30节以上的航速在大洋上狂奔,同时还在不停地进行蛇形机动,以躲避来自太空的雷霆一击,白色的尾流从高空俯瞰,如同一幅古典书法在洋面上挥毫泼墨。

东极国西海舰队在这一轮攻击中发射的160枚反舰弹道导弹,在昂撒国印度洋舰队发射的亚轨道拦截弹的层层阻拦之下,最终依然有90枚反舰弹道导弹突破昂撒国印度洋舰队的中段反导网,再入大气层进入最后的末端俯冲突防阶段。对于反舰弹道导弹来说,这一阶段才是整个攻击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它的困难不在于敌方反导系统的拦截,而在于如何在俯冲攻击的短暂时间窗口内发现并锁定在洋面上高速机动的敌方战舰。这事关整个攻击行动的成败,如果不能成功锁定并命中目标,即使导弹拥有再大的威力、再强的突防能力,也毫无意义。

昂撒国显然也清楚反舰弹道导弹的这一缺点,在他们自己的武器库中也同样装备有这样的武器。昂撒国印度洋舰队此刻面临生死危机必然会竭尽全力地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在以往的武器验证实验中,东极-昂撒双方都发现利用激光和雷达对末端突防的反舰弹道导弹的光学导引头和雷达导引头进行干扰比起用拦截弹进行物理拦截更加有效,任何一款拦截弹都很难对处于攻击末端、飞行速度12倍音速以上的反舰弹道导弹进行有效拦截。

昂撒国印度洋舰队四十余艘作战舰艇纷纷通过战舰搭载激光主炮和舰载雷达对来袭的反舰弹道导弹的引导头进行干扰,连同舰队后方的那艘原本负责对过空卫星进行干扰的战舰此时也放弃对一些次要卫星进行干扰,转而协助舰队对来袭反舰弹道导弹进行干扰。战舰上巨大的激光主炮高高抬起,遥遥指向来袭导弹,巨大的激光功率使得激光穿越大气层时产生严重的散射效应形成一道道肉眼可见光柱。战舰的舰载相控阵雷达此时也全部满载运行,对来袭导弹的雷达导引头进行定向干扰,在人类无法直接感知的电磁空间,在四十余艘战舰的舰载雷达的全力作用下,电磁空间如同海啸爆发一般,各种波段的电磁信号在数百上千公里的范围内充斥、激荡,干扰区域核心位置的电磁空间更是混乱无比,无论是通讯还是雷达都难以正常工作。

东极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弹头此时正高速扑向昂撒国印度洋舰队,根据东极国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返回的信息,每一枚反舰弹道导弹都已经被预先分配好目标并指定目标存在的大概海域,由于战场上严重的电磁干扰,无人侦察机的数据无法为如此多的反舰弹道导弹同时进行目标引导,反舰弹道导弹想要攻击到目标依然需要依赖导弹自身搭载的导引头。反舰导弹导弹弹头上搭载的高分辨率高速光学相机和雷达搜索设备原本正在飞速地扫描目标海域搜索攻击目标。突然一道道强光冲天而起,将光学导引头的相机完全笼罩,在强光干扰之下,相机拍摄到的画面产生严重曝光,有些光学引导头甚至产生不可逆的损坏。

战舰激光主炮发射的激光虽然难以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短时间烧穿耐温能力极强的反舰弹道导弹弹头,相比之下激光对于导弹光学引导头的干扰则严重影响到了导弹对于攻击目标的搜索,导弹的雷达引导头在强电磁干扰下搜寻效率也大大降低。同时昂撒国印度洋舰队中的所有战舰也在不断地通过舰载的火箭发射器抛撒干扰弹,内置金属箔条和金属铝干扰丝的干扰弹不断地战舰周围的空中炸开,形成一片片金属反射热烟雾云,这些烟雾云将战舰笼罩其中,对于反舰导弹的光学导引头和主动雷达导引头都能够形成有效的欺骗,再一次提高了东极国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难度。

昂撒国印度洋舰队的45艘作战舰艇在洋面上,以半径200公里的扇形型展开,这种作战阵型完全是为了大规模海军决战而准备。整个舰队以守护位于阵型后方最核心位置的三艘航空母舰为最高目标,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和潜艇围绕着三艘航空母舰层层布防,形成了多道覆盖高空、海面、水下的严密防御网。昂撒国印度洋舰队现在所维持的舰队阵型是一种非常有针对性且攻防兼备的大海军决战阵型。理论上,敌方发起的任何攻击都必须突破前方各种舰艇所组成的层层防御网才能够攻击到舰队最后方的航空母舰,而己方的航空母舰却可以很从容地起降舰载机组织防御和进攻,最外围前出的攻击核潜艇既可以在水下形成一道严密的防御网,也可以从距离敌方更近的距离发射反舰武器对敌方舰队进行攻击,大大压缩敌方舰队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这样的舰队部署阵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以往的战争实践中,都是非常有效的,从来没有人能够突破层层防御成功攻击到舰队后方核心位置的航空母舰。然而在今天,这套“完美”的舰队作战系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