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和清水搞对象之后,他每天也还去李四那里刻章。清水近来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个兼职英语老师的工作,没课的时候,清水就会跟张三到李四那里坐坐,逗李四玩。张三刻了两个印章,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他就牵着清水的手回家去做饭吃。如果时间还早,他俩还要去牧野湖逛一圈才回家去。他俩在回家的路上,清水总爱缠着张三问各种问题。一天下午,他俩从李四的屋里出来,清水问张三:“你为什么一定要来李四这里刻章?我上一节课挣的钱都够咱俩花两三天了,况且有时候明明没有活干,你还要去他那里坐一会儿,这又是为啥?”

张三笑着答道:“谁会嫌钱多呢?我又没有跟钱过不去。倒也不全是为了钱,我之所以每天都来他这里刻章,更多的是来陪李四说说话,我觉得他挺可怜的,一个人天天在小黑屋里关着,没啥朋友。我如果不来跟他说说话,就没人跟他说话了。你知道,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点社交,没有社交就会觉得孤独。”

清水点头道:“你怎么这么好?”

张三道:“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吧,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朋友的原因,或许就是不懂得将心比心,不懂得推己及人吧。”

清水若有所思道:“你说得没错,我之前就从来不会这样想,我总是会想,对我没有利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干?难怪我一个好朋友也没有。那你这些都是咋会的,是在经历中学习的还是在书本上学习的?”

张三道:“都有吧,我有段时间一直在看历史书,从头到尾看过几遍中国历史,看过一遍世界历史,对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也做过一些功课,在历史人物身上学习了一些处世之道。”

清水道:“原来如此,那你给我讲讲历史,先讲讲中国历史吧,中国历史我还熟悉一点。”

张三道:“好,那我就给你简单讲讲,中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史前阶段、奴隶阶段、封建阶段、近现代阶段。史前阶段就是神话传说,比如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尧舜禹禅让等等,因为无从考证,都属于神话。神话是不能当真的,但我们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总觉得我们就是女娲造出来的。女娲还好,最要命的是尧舜禹禅让,历史上很多先贤都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并以此为美谈,赞不绝口。我总觉得这个故事里面有很多值得怀疑和矛盾的地方,比如说舜让大禹他爹鲧去治水,他爹没治成功,舜就把他爹杀了,然后又让大禹去治水,也就是说舜是大禹的杀父仇人,杀父之仇大如天,大禹不可能不恨舜,而舜也不是傻子,不可能不防着大禹想要为父报仇。如果舜真的如故事里说的一样,心甘情愿地把宝座让给大禹,那他就是个傻子,这样的话,我认为舜根本不配坐上这个宝座,又往上推,尧把位置传给一个傻子,尧也聪明不到哪里去。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我如果是大禹,我坐上宝座后第一件事就是杀死舜,就算不杀他,也不会让他好过,因为他杀了我爹,我如果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那说明我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所以尧舜禹禅让合理的解释就应该是这样:尧很有可能是被舜架空了,不得不禅让给舜,舜让大禹去治水,本意可能是想让大禹也因治水不利,将他杀掉,但没想到的是大禹居然治水成功了,还因此积累了很多声誉,当大禹的声誉越来越高,以至于舜不得不给予他高官厚禄,后来大禹羽翼丰满之后,又把舜架空了,舜才不得不禅让给大禹,后来大禹就把舜给流放了。我觉得这样思考才符合人性,当然不只是我怀疑过,战国时期的荀子就认为“尧舜禅让”是虚言。韩非更是说舜和禹继承帝位是“臣弑君”的结果。《竹书纪年》等书记载尧被舜所囚,舜被禹所流放等。如果你还不明白,我再给你举个例子,东汉末期,曹魏集团的曹丕就干过禅让的事,他让汉献帝刘协在众大臣面前哭着喊着甚至跪下请求曹丕继位,曹丕就在汉献帝的“无理”请求下,被迫继位,东汉就此灭亡。曹丕当时会心一笑,说了一句:今日方知尧舜禹禅让的真谛了。”

清水听完,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道:“听你这么一说,真是细思极恐。你继续讲。”

张三继续道:“史前阶段就是这样,之后是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启之后皇位就由禅让变成了家族传承,也就是奴隶社会的开始。夏朝干了五六百年,之后商朝又干了五六百年,之后到周朝,周朝干了八百年。虽然说的是八百年,但其实真正周朝拥有绝对宗主地位的时间,也就两百多年,自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幽王被砍死,西周就到此结束了。他儿子把都城从长安迁到了洛阳,从此开启了东周时代。东周又有另外的一个名字:春秋战国。自从进入东周时代,周天子就成了名义上的天子,他手下的那些诸侯都不咋鸟他了。我们历史书上学到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就是在这段时期产生的。历史上关于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霸,有很多争执,有的版本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有的版本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学界支持这两个版本的比较多,其他版本还有好几个。但我觉得谁是霸都行,反正都成了死人,有什么好争的?”

清水点点头,道:“我知道越王勾践,就是那个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越王勾践对不对?”

张三笑道:“对,也不对。历史上关于勾践卧薪的记载比较多,但并没有记载过他尝苦胆,倒是记载了他尝过吴王夫差的大便。”

清水一脸嫌弃,道:“真的嘛?勾践真的尝过夫差的大便嘛?好恶心啊,他怎么能做得出来这种事?”

“他不仅尝,一边尝一边还能装作若无其事地对吴王夫差说:大王的大便有点甜,不用担心,病就要好了。果然过两天夫差的病就好了,自那以后,夫差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想要放他回国了。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的奴隶之后,夫差就放他回越国去了。但勾践并不是用三千越甲打败吴国的,勾践回越国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重整越国,二十年之后也不敢正面跟吴国打,因为打不过。他等着吴王夫差带着大部队北上去中原争霸的时候,偷袭了吴国的姑苏城,占领了吴国。这种行为很不地道。不过勾践本来就是一个不地道的人,他灭了吴国之后,第一想到的是把大功臣文种杀掉。于是勾践给后世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简短的说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当时跟在勾践身边的还有范蠡,范蠡是个聪明人,看出来勾践是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知道吴国一旦灭了,勾践就要收拾功臣了,因此还没等灭了吴国,范蠡就跑了,他跑的时候写信劝好朋友文种赶紧跑,写的就是这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文种不相信勾践会这样无情,也是因为文种留恋权贵,不想走,后来就被勾践无情地干死了。其实我很能理解文种,因为如果我是他,我也很难放弃这来之不易的荣华富贵,换做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放弃,想想自己拼搏了一生,眼看着就要享福了,你现在突然要让我放弃,我死也不会听你的。所以世上就只有一个范蠡,而我们都是文种。”

清水感叹道:“范蠡真是厉害,文种也太惨了吧?还有勾践,他真不是个东西。”

“像这样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在后来的历史上经常重演,不算什么新鲜事,所以不必大惊小怪。吴王夫差之后就进入战国了,如果把春秋时期整个国家比作一个班级,周天子是班主任,春秋五霸就是五个班长,班长的任务就是调节班级的各种矛盾,到了战国时期,班长也已经形同虚设了,那时候就开始抢人抢地盘,打歼灭战。春秋时期打仗是双方摆好阵形,约定好可以打了才开始打,而且不能真打,象征性地打打就行了。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就变了,没有什么约定,也不需要什么借口,就是见你小,想要灭你,然后大部队就开过来把你灭了。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有两百多个,到战国中期,诸侯国差不多就只有二十几个了,到后期就基本只有十来个了,其中具有主导地位的只有七个,也就是战国七雄:楚、秦、齐、韩、赵、魏、燕。这其中,出现了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那就是商鞅。”

清水疑问道:“为什么是商鞅?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要不是因为他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给他打基础,他也不可能统一天下。我们高中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荆轲刺秦王,当时老师还让我们思考,如果荆轲把秦王刺死了,中国历史会不会改写?我当时觉得肯定会改写,老师也这样认为,但老师说道:历史是没有如果的。我之后认真看过历史之后就觉得老师的观点值得商榷了,甚至进一步分析,我觉得荆轲刺秦王是一件很无奈且愚蠢的事。为什么会这样说,我们来分析看看,首先,秦国之所以让六国胆寒的,并不是秦王本身,而是秦王身后的秦军。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尊敬师长,并不是尊敬他本身,而是尊敬师长这个职业。举个例子:如果我现在是某某知名大学的教授,我来河师大上课,很多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尊重我。他们尊重我,并不是因为我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他们尊重的只是知名大学教授这个头衔,有了这个头衔,就算是个傻子来给他们上课,也一样会得到他们尊重;但如果没有这个头衔,你就算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他们都会觉得你是在放屁。这个你能理解吗?”

清水哈哈笑到:“这个比喻很搞笑,但我听明白你说的话了,也就是说,秦王无足轻重,换谁当都可以,真正可怕的是秦军,只要秦军不灭,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秦朝还是会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你说得对,所以我才会觉得荆轲刺秦王是一种无奈且愚蠢的行为,无奈是因为的确没办法,秦军太强大了,人又多,根本刺不过来,只能刺秦王,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就是这个道理;愚蠢是因为明知无奈,却硬要为之,结果白白丢了性命,当然这就是侠客之道,或许荆轲觉得此生值了。我也觉得值了,因为他这一刺,直接流芳百世。我们再来谈谈商鞅,让六国胆寒的秦军就是商鞅搞出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商鞅,就没有整个大秦帝国。”

清水有点疑惑,道:“也不对吧?如果没有赏识商鞅的秦王,商鞅也不能成为商鞅了,不是吗?”

“你说的对,秦孝公之于商鞅,就是伯乐之于千里马一样重要。战国时期有很多改革家,比如李悝、吴起、申不害等等,但唯一能自始而终的,只有商鞅一人而已。商鞅在秦国变法,简单的说就两点,一、重农抑商;二、论功行赏。他把秦国的老百姓都分成两类,第一类参军,第二类种田,不能参军就去种田,参军可以论功行赏,种田种得好也能有赏,这样变法的好处是为普通人提供了晋升的道路,老百姓积极性很高,他们都拼了命的打仗和种田,为了当一回人上人。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一路突飞猛进,不到几年时间,秦国就变成了战国诸侯国中的一大强国。但变法总会侵害到贵族的既得利益,如果我是贵族,我就会恨商鞅,因为他规定爵位不再世袭。他没来之前,我本来可以靠着祖辈们的功劳开开心心的过一生,他来了,我就得上战场砍人头,血淋淋的,保不定我还没砍人,就被人砍死了。因此贵族都恨商鞅。但如果我是贫民,我就会拥护商鞅,因为立场不同,我们的爱恨也就会不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