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福河,水面看起来平静,实则是波涛汹涌,暗流涌动。
福河,从崇岭发源,一直向北流向,在拱宸桥汇入京杭大运河。
这条河流,在明朝中后期改道,导致了许镇的繁荣发达。
许镇,最早是许姓定居,许姓的始迁祖许文峰从千里之外的安徽逃难而来。
许文峰看到这里有水,有田,有荒山,适合居住,于是折地而居。
福河的改道,让许姓所在地成了一个最便利的码头。
因此,这个镇以许姓来得最早,而叫许镇。
雕版印书业,最早出现在明万历年间,许镇出现了第一家书铺,吴氏开的“三让堂”。
当时,吴氏掌门人吴谦一从福建的建阳看到了雕版印刷业的衰败,于是,他立即从那里购买了一些雕版,转而回到老家的许镇从事印书业。
许镇像是充满了魔力一般,逐渐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商,他们在这里开始书铺(书肆),促进了当地印书业的迅猛发展。
李瑚家族也是赶上了这波商业浪潮,在许镇开始涉足印书业。
李瑚纯粹是打赤脚上田做老板,白天耕田,晚上印书,这种模式曾经熬过了几年。
当然,因为不懂经营,到了李瑚这一代,他们家族经营的“陇西堂”书铺,反倒走下坡路。
李瑚反思了原因,主要还是自己是一个农民,文化很低,思维落后,眼界闭塞。
正因为他深知文化的重要性,李瑚才决定花大力气要培养几个儿子成才。
在李瑚看来,读书做官,才能振兴家族的声誉。
现在,李瑚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李惟庆身上,认为他最有可能让李氏家族兴旺发达起来。
这艘装载着100多位的客船慢慢地驶离了许镇,这让李惟庆的乡愁越来越浓。
是啊,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谁愿意背井离乡,谁愿意远走他乡。
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是多少人的梦想。
如今,为了求取功名,为了让家族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李惟庆要再次出发,进京赶考了。
几个约莫书生打扮的人,早就占领了船沿边,他们无心欣赏沿岸的美好风景,只是一门心思在看书。
那书,一看就是雕版印刷印书,说不定就有李惟庆家生产的木刻印书呢。
一个书生扬起长辫子,摇头晃脑,正在船沿边踱步,嘴里吐着《论语》里经典语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李惟庆凑了过去,问道:“老兄贵姓啊,想必你也是去京城赶考吧。”
“你怎么知道,难道我脸上写了字?”这个书生一脸不屑,对李惟庆的打搅有点反感。
“你看现在谁还在船上看书啊,都是去做客、做生意什么的,我也是坐船去京城考试的,我叫李惟庆。”李惟庆主动介绍了自己。
“哦,看来我们要在一条船上共甘共苦了,我叫郝练诗,进京已经是第三次了,前途渺茫啊。”郝练诗对李惟庆一下子态度温和了许多。
李惟庆又把堂兄李惟藩介绍给郝练诗,三人笑谈人生,似乎赶考之路不那么寂寞了。
天气说变就变,一下子电闪雷鸣,倾盆大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