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混战的年月,李鸿飞实属幸运,父亲的显赫身份已经带给鸿飞很多幸事,除了淘气好武鸿飞在这样的年代无可埋怨。

距桂林1923.6公里外的北京好像是另一番景象,除了日常的喧闹好像和其他北方城市一样没有特点。北京人讲究,讲究吃喝讲究礼数,讲究辈分。老北京人见面还是满旗那一套“吃了嘛您呐”,互相作揖,互道安好。清朝的一整套礼数在北京(也就是当时的北平)继承下来。老北平人的三分之一都是满清的遗老遗少,什么豆汁焦圈,什么炸酱面都是老一辈人骄傲的存在。在现代人看来这是多么奇怪。其实最早没有北京城,北京城是朱元璋儿子朱棣一手建立的。朱棣为了大儿子治病也为了保父亲朱元璋的江山屡次来到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北京,那时只有一个小小的边关城池,朱棣一心建功立业保卫大明江山就建立了明朝的北京城,当时规模还是没有现在的大。故宫就是在那时建起来,朱元璋的明朝治国之策一直是高筑墙广集粮,后来的朱棣在建北京城的时候各个城门都是加固建造的,这和西安的城墙很不同。一般的炮弹是打不进这样的坚固的城墙的。朱棣的武治也是北京城军民善战而骁勇。虽然不比北方其他的游牧民族,北京人的英勇无畏是出了名。这和当时明朝的统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北京的一切都透着帝国最辉煌的气息,到了清王朝北京正式成为北方经济政治的中心,这里的人自然从里到外透露着帝国的优越感。朝代的更迭失去的是北京的繁华,而这里的人文气息还是最好的。我们的小月就是在这样声声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出落的亭亭玉立。班主的祖先是安徽人,清乾隆初年随戏班来到北京,徽班就是从那时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京剧也就发展起来。班主继承了先辈的手艺,在北京城的梨园行里虽然不是最好的也是出名的戏班。班主规矩极其严格,徒弟们不许出院子,不是角儿不许上台子。小月自小在戏院长大,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班主的严厉规定让她无法轻易离开戏院。

一天,小月偷偷溜出戏院,走进了繁华的市井。她被各种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兴奋得忘记了时间。

当她意识到天色已晚,才匆忙赶回戏院。但她的行为早已被班主发现,小月忐忑不安地站在班主面前,准备接受惩罚。班主一脸严肃地看着小月,眼中满是失望。他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小月,你可知错?”小月低着头,小声说道:“徒儿知道错了,师父饶了我这次吧。”班主叹了口气,“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咱们梨园行也有自己的规矩。你今日违反班规,私自外出,若不惩处,日后如何服众?”小月咬了咬嘴唇,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班主接着说道:“念在你是初犯,就罚你在祖师爷像前跪三个时辰,好好反省。”小月心中虽有委屈,但也明白自己犯错在先,于是乖乖地走到祖师爷像前跪下。三个时辰过去,小月的膝盖早已麻木,但她的内心却更加坚定,以后一定要遵守班规,不再任性妄为。

班主既是师傅又是父亲,对小月的三脚猫功夫也是极看不上眼,于是对其极其严格。小月从小调皮,哪管师傅的那一套,正所谓你有你的政策我有我的对策。小月练功总是闹一些笑话,拿水壶当道具,拿鼻子吹水,把扇子当飞刀吓得其他师兄弟慌忙四散。师娘教小月扮戏,小月误以为自己的妆容太过浓烈,就对自己的妆容进行改造,惹的堂内的师兄弟哄堂大笑,师娘看到小月的扮相,差点笑岔气。她强忍着笑意,对小月说:“姑娘,你这扮相真是别具一格啊!”小月不解地看着师娘,问道:“师娘,我这扮相不好看吗?”师娘笑着摇摇头,说:“好看倒是好看,只是和我们戏班里的风格不太一样。”小月听了,有点失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