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军地两用人才之友》之中的记载,就算是降落到一块白地上,只要时间和原材料来源能解决,任何一个县都能建成纺织、水泥、炼铁、轧钢、被服、食品、火力发电、线缆、仪表、净水等小厂,完全能确保这个县的自给自足。

因此,张寒凌如获至宝般,从上面摘抄下来水泥厂和炼铁厂的资料。

同时,考虑重型机械的缺少,所有厂的生产方式都采用土法手工的方式,当然,水力畜力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土法制造水泥主要是把石灰石、粘土磨成粉末,再把煅烧的成熟料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就制造出水泥了。

而不同标号的水泥,其原料的配比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过书中都直接就有记载,张寒凌毫不客气的直接搬来用,节省了实际实验摸索的时间。

很显然,这种制造水泥的方法需要炼铁后剩余的矿渣作为原料的一部分,因此,土法炼钢与土法制造水泥完全能形成联动机制。

而土法炼钢更确切地讲应该是土法炼铁,但是从现代生产工艺上来看,土法炼铁的方法几乎没有。

因为从本质上讲,炼铁是对铁矿石的提纯,是去除混合物的一个过程。

仅仅是使用所谓的坩埚法去生产铁,这已经不能叫土法炼铁了,可能叫做炼铁试验更好一些。

既然是土法炼铁,必然是要成规模能生产较大量的铁才能叫土法炼铁,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有可能形成初步的钢铁工业。

那么最好的办法还是参考书中的介绍,对现在大明时代炼铁工艺进行改进,特别是将小高炉的建设办法引入,再引入转炉的工艺。

如此下来,就能大大提高炼铁的效率和出钢的产量。

经过近千年炼制铁器的摸索,基础炼铁的原理基本已经完善了,顶多就是需要考虑加入几道去除铁矿石中存在的硫、磷等杂质的工序。

其次就是转炉除碳的步骤,这是由铁变钢最重要的步骤。

在这一道工序上,明代时期的工匠还处于摸索阶段,基本就只知道通过不断的锻打,才可能形成质地相对较好的钢材。

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讲,控制铁水中碳元素含量的百分比的办法也是现成的,从低碳钢到高碳钢的比例控制和时间控制都有明确的数据。

因此,张寒凌讲这些内容记下来以后,认为这水泥和钢铁工业的建立应该会比较快,至于更高阶段的合金钢之类的内容,暂且先放下,明初时期没有元素周期表概念的情况下,合金钢的出现只能是偶然情况。

解决掉水泥和钢铁炼制的问题,张寒凌转向了最重要的火药改良这一块。

他深知,火药作为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过渡的重要推动力,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军事力量的强弱,甚至能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

明代的火药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无论是威力、稳定性还是安全性,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军地两用人才之友》里面也不是没有记载火药制造的方法,甚至于连雷汞制造和子弹复装的详细方法都有。

但是张寒凌得仔细分析内容,看看里面哪些才是在现阶段生产力条件下能搞出来的。

不说雷汞没有三酸两碱工业为基础,基本不要想,就说子弹复装这个内容,想啥呢,子弹复装最好是铜质子弹,华夏缺铜,搞不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