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们的老祖宗曾经谆谆告诫过我们:无论是遇到盛大的节日庆典,还是需要做出关键决策的时候,亦或是处理重要事务之际,都务必要切记,万万不能够行那男女欢爱之事。
而且,但凡碰到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的夜晚,更是切切不可以肆意妄为、放纵自己的欲望,去做那些有违常理、荒唐不羁之事。
因为这些时候往往都是天地间气场最为紊乱动荡之刻,如果逆天而行,必然会遭受上苍的惩罚或者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所以,我们应该谨遵古训,保持敬畏之心,以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幸与灾难。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天时地利人和,趋利避害,求得平安顺遂、吉祥如意。
钱守仁为自己昨天能战胜自己感到庆幸!无论如何,一个男人如果管不住自己胯间的“二两肉”,只能是庸人一个。
且不说他抱了蔡文静,蔡文静如何感受。就说凡事都有个开头,几个人刚准备正经八百的商量合作做点事情,就给掺杂各种“苟且见不得光”之动作,一旦让感情的洪水泛滥,贫瘠的土地又将如何播种,又如何能结出累累硕果!
“小不忍则乱大谋”。钱守仁决定,在日记上郑重写下这一笔,以警戒自己:昨日,去高新区工地,一发工资;二与静姐谈公司合作、协约;三春心萌动,背后欲抱,后思之,羞愧难当;四参与暴雨救灾,晚宿工地。他既然要效仿曾国藩,就要自省;既然写日记,就要真实;既然慎独,就要思那圣人的光辉!
据《传习录》所载:先生锻炼人处,一言之下,感人最深。一日,王汝止出游归,先生问曰:“游何见?”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先生曰:“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倒看你是圣人在。”
谁也不是生来就是圣人。后人评叹:中国有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是两个圣人,曾国藩算半个。如果曾国藩生来就是半个圣人,何来日记中的自省警语:不为圣人,便为禽兽。
我们身边处处有潜在的贤者和智者。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背景与智慧,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个特定领域或时刻展现出非凡之处。
或许那个平凡的街头小贩,他以诚信经营为生计之道;又或是那位默默耕耘的教师,用耐心和爱心引导学生成长;还有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善良与关爱……
这些看似普通的人们,却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中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曾国藩说得确实没错啊!若无树立起成为“圣人”这般高远志向,又岂能有日后位极人臣、封疆拜爵之时?所谓“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正是因为曾国藩心怀大志,并为此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方才成就了他辉煌灿烂的一生。
想当初,他不过一介儒生,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最初立下的宏伟目标——成为“圣人”。
可以说,正是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激励着曾国藩不断超越自我,最终登上人生巅峰。
孔子曰:吾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夫子终其一生都在为“乐崩礼坏”而痛心,为“恢复周礼”,建立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而奔波。
他15岁时致力于增长和传播学问,30岁时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仰,逐渐形成了儒家学说的核心观念——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一直被后世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时至今日,钱守仁已不再年轻,岁月蹉跎间,他即将步入而立之年。面对人生的新阶段,他心里暗暗发誓,以前——“穷”,独善其身可,以后——要“”达”,要兼济天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