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三人连夜被送了回来。

答应的条件是:回京后把贲文林的书信转交圣听,直言当地官员贪赃枉法,侵吞朝廷救灾物资,官兵杀良冒功。

贾瑞吩咐了人手四方散开去调查,他自己也走访了一番,发现所到之处河道左近确实是人生凋敝,村庄稀少,找了村民交谈,这里原本地处中原大地,土地平整肥沃,多年前可都是鸡犬之声相闻,田连阡陌,村庄连绵不绝。

哪里像现在,只是遭了两三年的水、旱灾,就闹得民不聊生,以致揭竿而起。

本不应当沉沦到如此地步。

天灾占了三分,如今这境地人祸倒占了七分去。

要是有得力的官员治理,体察民情、收拢流民,又有红薯、玉米等大产出农作物已经引进种植,朝廷也拨了赈济钱粮,想要恢复民生,也不是难事,绝不会闹到如今民乱的境地。

眼看着这运河两岸大片大片的荒地,着实可惜。

泰禳帝临朝近三十年,晚年确已昏聩,其耽于享受,好大喜功,在身边的人阿谀奉承之下,沉浸在他往日创立的荣光中,殊不知如今各地官员贪腐成风,国库空虚,以致朝廷卖官粥爵,到处都是捐钱谋到官位的老爷,那些人花了大价钱买了官位,到了地方当然是想尽法子大捞特捞,把做官当成了生意,能当好官儿才怪。

捐官制度,就是泰禳帝在位推行的最大恶政,贻害无穷。

贲文林等到底是犯了事,贾瑞也不可能与他们真的做交易。

该呈报上去的自然会写了折子上报上去,走正规流程,由通政司转交内阁给出意见然后交熙和皇帝批示。

他们无视律法肆意乡间,也不能任由其等继续逍遥法外,余党情有可原可免追责,首要必得伏法!

贲文林虽是一介书生,听到贾瑞提出要求,却也豪气干云,直言只要贾瑞给这运河两岸的百姓做主,他自去投案又何妨,他这罪责因没有杀伤人命,倒也不是死罪,在贾瑞县衙旁听下,知县大人判了杖六十,发配一千二百里,往河北充军十二年。

在扶沟境内停了多日,船队才上路。

他的折子写好后,当着贲文林的面上封好,连同贲文林转交的信,一起交给了随从,直到随从骑马往京中远去,不见了身影。

贲文林自家自被判刑关押县大牢之中,择期待犯人到了一定数目后一起押往北方。

乡民们也已妥善安置。

船队启行,路上不止一日。

船队终于到了长江,在南京城外下关经三岔河拐入外秦淮河。

金陵贾家祖茔位于城南十五六里的将军山,等贾瑞一行到了距离将军山最近的一处码头时,岸上已经有许多人在候着了。

这处码头显然是经过重新整修了的,当先迎着的一个中年人名字叫贾畋,乃是贾家在金陵的十二房中主事之人,身上捐了一个六品的通判官身。

虽然品级、辈分都比贾瑞高,但稍懂人情世故,也绝不敢在一个年轻的翰林学士面前拿大。

见贾瑞出现在船头,贾畋早满面笑容的迎上前来。

在迎接的一群人中,还有一个官面上的人物,乃是本县的父母官——江宁知县杨厚重。

此人经贾家推荐出任江宁知县,可以说是宁、荣二府的亲信门生,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放下公务亲自到郊外迎候贾瑞一行。

贾瑞没有自持身份,杨厚重乃是父母官,又是前辈,赶忙上前见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