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第9兵团已经没有可用的预备兵力了。

因战损巨大,后勤无法保证,没有更多办法的宋时轮只好使出内战法宝:断桥破路。宋时轮指示第20军在敌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破坏道路、炸毁桥梁,将敌军困住,伺机予以歼灭。

第20军军长张翼翔立即下令,炸毁古土水至真兴里道路上的所有桥梁,尤其是要彻底炸毁古土水以南狭窄路段上的“水门桥”,同时固守水门桥边的1081高地,封锁断桥,彻底封死敌军南逃的最后一条通道。

根据国内战争的经验,这一策略能够将敌人逼入绝境。对于依靠轮式和履带式机动的摩托化、机械化部队来说,一旦桥梁被毁,道路中断,且无法回撤,就如同插翅难飞。

当时,第1陆战师配备了坦克和各类车辆上千台,无路可走就等于束手待毙。然而,美军不同于国内战争中的国民党军队,它具备强大的现代化工程保障能力,能够迅速清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12月1日,20军炸毁了水门桥,桥下是万丈深渊,被困在桥边的美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命运。然而,美军陆战队工兵迅速修建了一座木桥,重新恢复了通行。

12月4日,志愿军再次炸毁水门桥,美国工兵随后又搭建了一座钢制车辙桥。

12月6日,志愿军加大了破坏力度,彻底摧毁了桥基,旧桥已无法再修复。

12月7日上午9时半,美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出动,将在日本制作完成的8套钢制的车辙桥板和木制的车辙桥组件投向古土里环状阵地内。美军随即投入两个工兵排将组件运至水门桥附近,当天没有施工。

12月8日,水门桥再遭志愿军敢死队爆破,但仅仅将横断缺口扩大了1米多。不过,这一米多的宽度已超出美军原计算宽度,必须填筑缩短跨距才能安装组件。美工兵曾打算用周边散落的冻硬的志愿军遗骸填筑基础,又顾念"太无情了",改用炸药炸散冻土填充沙袋。更幸运的是美军发现了日本人建电站时留下的木材。

12月9日白天,陆战1师第1工兵营进入现场保护,开始修复作业。下午3点,水门桥修复。美军连夜撤退,没有停歇。陆战第1师全部过桥,与陆战一师师部会合。

12月11日,美军炸毁水门桥。

美军的先进手段与快速反应让志愿军深感震惊,美军现代化装备的作战优势,在这座桥梁的搭建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许多过去的作战经验和方法显得不再那么有效。

说完水门桥,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战场上去。

在12月6日到7日期间,美陆战1师主力已经从下碣隅里向古土里的撤退结束了。现在,美陆战队面前的障碍只剩黄草岭。只要向南通过黄草岭山口,美陆战1师主力就算退出了盖马高原。

宋时轮决定依靠黄草岭这道最后的天险,以手中残破不堪的10个师进行最后的阻击,争取把美陆战1师主力困在盖马高原的出口处。这是中国第9兵团围困美陆战队的最后努力,将投入所有在盖马高原上的兵力,不计损失地拼死一搏。

第9兵团在最后的阻击阶段经历了一场极为惨烈而充满悲壮的战斗。

美军在修复桥梁之前进行了侦察。陆战第1师巡逻队发现水门桥南1081高地有志愿军埋伏。

1081高地地势险要,位置非同寻常:站在该高地上,向北可以钳制水门桥,向南则能瞰制黄草岭山口。公路的一边是高山的岩壁,另一边就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万仞悬崖。

更为要命的是,此段公路极其狭窄,只能单车通过。车辆只能一直向前或一直后退地通过此段路。因此,陆战1团1营必须将1081高地上的中国军队全部肃清。

而此时,防守1081高地的志愿军情况非常不好。志第20军60师180团1营2连合并3连1个排,负责防守该高地。该部于12月初陆续进入阻击阵地,在这段时间里,由于补给困难和防寒手段奇缺,志180团2连的冻死冻伤减员极其严重。

12月8日凌晨,古土里、真兴里一带被狂风暴雪席卷。

南逃至黄草岭的敌军与北援至真兴里的敌军,全力夹击1081高地,这是最后的关口。

美陆战1团1营A连向1081高地发起正面进攻。B连从A连的西侧,进攻中国180团设置在1081高地西坡下的阵地。美军出其不意的夜袭令中国军队损失巨大。

为避免不必要伤亡,一直到傍晚,美军没有再继续进攻。

在美陆战1团1营进攻1081高地的同时,聚集在古土里的混编陆战1师开始向南撤退。因暴雪无法转运阵亡人员,撤退之前,在古土里环形阵地内为117名阵亡美陆战队员、英陆战队官兵举行了葬礼。这些尸体的埋葬地点被详细记录,于战后由北朝鲜政府根据美方提供的资料挖出,和柳潭里的85具美陆战队员尸体一并交还美方。

这样,美陆战1师已经完成了长隘路撤退的第三步。

该师现在已经退出盖马高原,只需向南到达兴南港。

12月8日下午18时,宋时轮致电大将军,汇报部队所面临的极其严峻的困难,并向北京和志司保证:“对当前任务将全力以赴,坚决完成,请放心。”

此时,第9兵团各部队已丧失组织有效作战的能力。第27军的4个师在整顿战斗组织后缩编为40个连,每个连的战斗人员仅剩四五十人,全军总计不过2000多人,战斗力相当于一个团。

第20军的情况则更加严峻,其第58、第60师所有能够作战的人员加起来仅有200人左右。尽管如此,张翼翔依然指示第60师参谋长蔡群帆,率领这些残余的人员紧跟在渐行渐远的美军后方,穷追不舍。

第20军杀红了眼。

志愿军的不断追击,美军陆战第1师损失过半,士气崩溃,沿途丢弃了大量重型装备。史密斯带领残部通过水门桥后,继续向咸兴方向逃窜,而20军的战士们依然拼死拦截,不顾一切地奋勇作战。

此时,他们离后方更远了,驻守在此的中国士兵早已完全断了补给。美军士兵频频看到赤脚的中国士兵向他们发起冲锋,面对这般景象,仿佛置身梦境一般。

当晚,暴风雪继续,气温降至零下三十度。美陆战1团1营暂停进攻,转入就地防御。该日战斗1营损失为:阵亡13人,战伤17人,冻伤67人。阵亡士兵和伤员被连夜运回后方,其余官兵在风雪酷寒中宿营。

暴风雪下了整整一夜,陆战1团1营整个晚上都没有遭到袭击。

12月9日拂晓,雪停了。美军迫击炮手首先将仅剩的炮弹全部打向1081高地。接着,又召唤空援对山顶展开反复轰炸、扫射。在此期间,A连的陆战队员们向山顶迫近,对1081高地山顶形成了合围之势。轰炸一结束,A连官兵就立即涌向山顶。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几乎没有遭遇志愿军的还击。登顶的陆战队员看见了壮烈的一幕:防守1081高地山顶的中国180团1营2连官兵大部冻死或战死,活着的士兵也已僵硬不能移动。这一景象,深深地震撼了美军。

双方在12月8日、9日两天围绕1081高地进行的攻防战中,志第20军60师180团士兵战死和冻死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志第20军58师172团的一个营在“水门桥”附近的高地上几乎全员冻僵,因而无法继续抵抗,最终阵地被敌军占领。

第20军的战史记载了当时的战斗情况:

在阵地上,部队在冰天雪地中掘冰筑雪,艰难作战。战士们不分昼夜地坚守在雪地里,三天、五天,甚至一整周……前所未有的冻伤严重威胁着整个部队。随着时间推移,战士们的手脚逐渐失去知觉,变黑、溃烂,脚、袜子和鞋子黏在了一起,紫黑色的血迹斑驳。

剧烈的疼痛如同刀割针刺般折磨着他们,但战士们的顽强意志丝毫未被动摇。他们仅靠少量的布条和棉花简单包扎伤口,用滑行、爬行,甚至翻滚着身体,继续坚持战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